绿
抒情
写景
落花
春愁
婉约
写夜晚
闺怨

赏析

这首《应天长》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冯延巳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在夜晚的孤独与愁绪。“一弯初月临鸾镜”,开篇以月映照镜子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氛围,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月牙形的初月,仿佛是女子眼中的一抹忧伤,她对着镜子,却无心整理自己的云鬓和凤钗,流露出一种慵懒与无奈。“珠帘静。重楼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空间的深远。珠帘轻轻垂下,隔绝了外界的喧嚣,重楼高耸,更显出了女子的孤独与渺小。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述,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隐喻,暗示着她与外界的隔阂与疏离。“惆怅落花风不定。”随着一阵阵不定的春风,落花飘散,引发了女子的惆怅之情。落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青春的易逝,而“风不定”则暗示了她内心的波动与不安。这一句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物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绿烟低柳径。”绿烟指的是轻柔的柳絮,它们在低垂的柳树间缓缓飘动,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柔和的景象。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暗含了女子情感的细腻与复杂。“何处辘轳金井。”金井,即镀金的水井,辘轳则是提水的工具。这一句通过金井和辘轳的描绘,引出了一个具体的场景,似乎是在暗示女子的生活环境或日常活动,同时也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了伏笔。“昨夜更阑酒醒。”在昨夜的宴饮之后,女子在深夜醒来,酒意已消,留下的只有清醒后的孤独与思考。这一句直接点明了时间与事件,同时也揭示了女子情感状态的变化。“春愁胜却病。”春日的愁绪比疾病还要沉重,表达了女子深沉的哀愁。春愁,既是对季节变换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爱情失落的叹息。这一句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综上所述,《应天长》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夜晚的孤独与愁绪,以及她对生活、爱情的深刻感悟。冯延巳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巧妙融合,创造出了一幅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展现了唐代文学的魅力。

冯延巳

97首
冯延巳(903年—960年),又作冯延己、冯延嗣,字正中,五代江都府(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五代十国时南唐著名词人,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有词集《阳春集》传世。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