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劳
玉
初
先
生
劳
山
归
去
来
图
杨
子
渡
扬
子
,
椒
山
住
焦
山
。
姓
字
巧
曶
合
,
古
人
邈
难
攀
。
不
谓
遁
世
人
,
名
山
恰
相
关
。
言
访
逢
萌
居
,
受
姓
溯
其
先
。
赢
秦
昔
乱
纪
,
万
户
琅
玡
迁
。
实
惟
劳
山
下
,
因
山
姓
以
传
。
贤
者
避
其
世
,
得
姓
非
徒
然
。
自
有
此
山
来
,
几
阅
海
成
田
。
苍
颜
破
涕
笑
,
乃
今
见
公
还
。
孤
踪
感
行
止
,
信
矣
非
人
权
。
哀
哉
道
丧
世
,
本
根
必
先
颠
。
末
季
坏
礼
法
,
首
决
三
纲
藩
。
一
老
口
卒
瘏
,
沧
流
不
可
填
。
天
心
忽
盈
荡
,
杀
机
动
瀛
寰
。
我
欲
避
蹄
迹
,
一
盻
空
九
天
。
先
生
正
高
卧
,
独
拥
松
风
寒
。
半
壁
晃
海
日
,
犹
梦
先
王
观
。
东
坡
咏
遗
逸
,
死
灰
或
馀
烟
。
万
一
东
园
翁
,
翻
然
下
商
颜
。
人物
咏史
历史地理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题为《题劳玉初先生劳山归去来图》。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杨子渡过扬子江,椒山寓居焦山的场景,引出对劳山及其历史的联想。劳山与隐士有关,劳玉初先生取姓于此,暗示了贤者避世的传统。诗人感慨时世变迁,礼法崩坏,表达了对道义沦丧的哀叹。诗中提到赢秦之乱,琅玡人迁徙至劳山,强调了劳山名字的由来和历史渊源。诗人感叹贤者如先生般选择避世,劳山见证了这些变迁。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以及个人想要远离尘嚣的愿望。最后,诗人想象先生在高卧松风之中,仍怀揣着对先王之道的追忆,而自己则希望能像东园翁那样,从世俗中超脱出来。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通过对劳山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道德和个人选择的思考。
陈曾寿
1192首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猜您喜欢
鲁妃祠(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佳人慷慨识时穷,不劝君王更渡东。西楚实将天下让,千秋人拜霸王风。
台阳笔记题词(其二)
清·袁洁
四十年来说宦游,奇情异彩任探搜。眉山风骨庐陵韵,尽在先生笔底收。
王荆公庙
宋末元初·黄庚
遗像巍然占古祠,区区土偶亦冠緌。无言似想青苗策,面目犹如执拗时。
咏史诗
南北朝·刘骏
聂政凭骁气,荆轲擅美风。孤刃骇韩庭,独步震秦宫。怀音岂若始,捐躯在命终。雄姿列往志,流声固无穷。
咏史(其一)豫让
宋末元初·陈普
义士忠臣不二君,漆身吞炭欲成仁。若谋委质求亲幸,又抱奸心贼大伦。
咏史·房玄龄
宋末元初·陈普
周公制礼凤凰鸣,渠肯抽戈指建成。李绩牛山犹雨露,玄龄夜气失澄清。
和张心田咏史三首(其二)魏瞒
清·牛焘
虎视中原控两都,满怀韬略世应无。横江一槊才何剧,煮酒群雄骨尽枯。天启大名遗典午,人言此老避当涂。疑坟处处褫奸魄,伪亦成真枉自愚。
隋书十首(其四)李德林
明·郑学醇
曾是齐廷视草臣,十年天上掌丝纶。堪嗟出刺湖州日,还作杨家佐命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