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人物
咏史
历史地理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题为《题劳玉初先生劳山归去来图》。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杨子渡过扬子江,椒山寓居焦山的场景,引出对劳山及其历史的联想。劳山与隐士有关,劳玉初先生取姓于此,暗示了贤者避世的传统。诗人感慨时世变迁,礼法崩坏,表达了对道义沦丧的哀叹。诗中提到赢秦之乱,琅玡人迁徙至劳山,强调了劳山名字的由来和历史渊源。诗人感叹贤者如先生般选择避世,劳山见证了这些变迁。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以及个人想要远离尘嚣的愿望。最后,诗人想象先生在高卧松风之中,仍怀揣着对先王之道的追忆,而自己则希望能像东园翁那样,从世俗中超脱出来。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通过对劳山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道德和个人选择的思考。

陈曾寿

1192首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