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
听
惯
听
熹
微
鸟
语
喧
,
百
年
心
事
几
凉
温
。
强
知
家
国
疑
无
赖
,
能
外
身
名
傥
有
存
。
蹇
习
逡
巡
聊
半
数
,
冬
郎
惨
戚
为
深
恩
。
愁
闻
消
息
如
云
幻
,
苍
狗
难
期
变
灭
痕
。
写景抒情
怀古情感
自然哲理
愁思离情
鸟语描述
译文
我常常听到清晨的鸟鸣声声喧闹,心事却百转千回,既有温暖的感慨,也有一丝丝凉意。
勉强理解,疑惑无处不在,关乎国家和家室之事更觉无从下问,但愿我还能留下一点名声以外的东西。
行走在这漫长的道路,反复思考、权衡、踌躇满志的人有一半已经消逝,冬郎(可能是指某人的名字)的悲戚之情却更加深沉。
忧愁地听到消息如云般变幻莫测,像苍狗一样难以预料其变化和消逝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惯听》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诗中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与思考。首句“惯听熹微鸟语喧”,开篇即以清晨鸟鸣的景象入题,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感知和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鸟语喧闹,却在“熹微”(黎明前的微光)中显得格外生动,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预示着诗人内心的觉醒与思考。“百年心事几凉温”,紧承上句,将个人情感与时间的跨度相连,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历程中喜怒哀乐的深刻体验。这里的“凉温”不仅指天气的变化,更暗含了人生境遇的冷暖交替,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无常的深切感悟。“强知家国疑无赖,能外身名傥有存”,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从个人情感延伸至家国情怀。诗人试图理解并接受家国的命运,但又对身名(个人名誉)的存在持怀疑态度,表现出一种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思考。这里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有对个人价值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蹇习逡巡聊半数,冬郎惨戚为深恩”,这两句运用了典故,通过“蹇习”(艰难的习惯)和“冬郎”(冬天的郎君,常用来形容处境艰难的人)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坚持。诗人以“聊半数”(姑且算一半)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同时,通过“深恩”(深厚的情谊)表达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激之情,展现了人性的温暖与坚韧。最后一句“愁闻消息如云幻,苍狗难期变灭痕”,以“云幻”(云彩变幻莫测)和“苍狗”(比喻事物变化无常)为喻,表达了对世事无常、消息瞬息万变的感慨。诗人担心听到的消息如同云彩般虚幻,难以预测其最终的结局,这反映了他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个人情感、家国命运以及世事无常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社会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寻求内心平静与理解的努力。
陈曾寿
1192首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猜您喜欢
洪都和胡副郎赴召二首(其一)
明·夏良胜
脚根不避路,到处便为家。醉过十年梦,风抟一望沙。闲情诗入画,生意草方芽。长者须投辖,清清一味茶。
次韵伯氏谢安石塘莲花酒
宋·黄庭坚
花蕊芙蕖拍酒醇,浮蛆相乱菊英新。寒光欲涨红螺面,烂醉从歌白鹭巾。行乐衔杯常有意,过门问字久无人。王孙欲遣双壶到,如入醉乡三月春。
杂诗(其一)
清·顾植
高楼峙西北,缥缈浮云端。中有愁思妇,抚琴独长叹。容颜耀朝日,咳吐如芳兰。动作礼自持,秉质幽且间。阳春久不作,感怀时一弹。莫谓和者寡,知音良独难。举世尽扰扰,何处结古欢。
赠芗林后人
宋·徐玑
南北门相对,传来岁月深。但添新意趣,不改旧园林。花日移朝坐,松风伴夕吟。自然忘宦达,非是少知音。
圆蛤
宋·唐庚
黄犊鸣水中,相顾皆愕然。探之无所得,有蛙仅如钱。持问旁舍翁,云此号圆蛤。夏潦涨沟渠,喧呼自酬答。卒然闻其声,谓当可专车。既见一拊掌,寸莛量有馀。物生元气中,小大各异趣。蛙.....
舟中次杨郎中君谦韵
明·乔宇
闻说江南唱子规,北人初听不胜思。只看世路长为别,不道仙舟尚有期。渔浦杳闻烟外笛,酒家遥认月中旗。郎官白雪难为诵,欲和空惭《下里》词。
丙辰初夏雨中口号
清·王存
虞罗满山笋在梁,天时人事两未央。扶颠误喜相司马,竭泽谁与烹弘羊。残客亡人同所愿,监军使者空相望。泥行赁舂换一饱,雨积坏麦愁青黄。
初至毗陵简巽老时有所怀也
宋·李处权
从来语默有千钧,乱后相逢气益振。好鸟开窗如应客,清风挽竹故留人。更贫岂顾墦间祭,已老犹堪席上珍。说到苍梧泪横臆,皇天万一照酸辛。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