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
亥
七
月
初
八
日
恭
谒
福
陵
昭
陵
敬
赋
干
霄
松
柏
郁
苍
苍
,
巍
赫
神
功
接
混
茫
。
臣
甫
拜
趋
思
历
数
,
道
周
魂
梦
感
高
皇
。
丰
碑
谟
烈
天
难
继
,
如
带
源
泉
气
自
长
。
报
国
无
能
攀
恋
切
,
馀
生
合
署
老
司
香
。
怀古
抒情
地点
秋天
报国
神灵
骈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帝王陵墓的崇敬之情,通过干霄松柏的苍郁与巍峨神功的连接混茫,展现出一种深远的历史感和庄重的氛围。诗人陈曾寿在乙亥年七月初八日,恭敬地拜谒了福陵和昭陵,并在诗中表达了对帝王功德的追思与感慨。“干霄松柏郁苍苍”,开篇以松柏的茂盛生长,象征着帝王陵墓周围环境的庄严与永恒,同时也隐喻着历史的深远和不朽。“巍赫神功接混茫”,进一步强调了帝王所成就的伟大事业,如同神迹一般,连接着宇宙的广阔与混沌的边际,展现出其功业的宏大与深远影响。“臣甫拜趋思历数,道周魂梦感高皇”,诗人作为臣子,在拜谒过程中思绪万千,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帝王的英灵与智慧,这种精神上的共鸣让诗人深受感动。“丰碑谟烈天难继,如带源泉气自长”,丰碑上的功德与谋略难以被后世超越,犹如永不干涸的水源,持续滋养着后人的心灵与思想。最后,“报国无能攀恋切,馀生合署老司香”表达了诗人虽无法直接为国效力,但内心深处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愿意以余生守护陵墓,继续传承和纪念帝王的功绩。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是对历史伟人的缅怀,也是对忠诚与奉献精神的颂扬。
陈曾寿
1192首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