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古
写景
咏物
抒情
寒露
风景
风景赞颂
感情寄托

译文

译文:蒙萁草尖相连,几点的寒鸦在飞翔,余晖照在古老的事物上。
译文:庄严的庙宇让人心生敬畏,孤独的旅人忧心忡忡,想要礼拜佛祖却无处寻觅。
译文:华丽的珠网随风飘散,金碧辉煌的轮顶半塌,但这些都不妨碍疏散的钟声传扬。
译文:江山如此壮丽,为何要如此孤单地支撑着呢?
译文:只看到七级的屋檐已经颓废,但还有一只铃铛的舌头仍在,向人间报告风雨的来临。
译文:想要用荒凉的景象来题写在败壁之上,只能说它像是寒山中的诗句。
译文:寺中的香火缘分已然空虚,苔藓遍布的阶梯湿滑难行,似乎连和尚用来搭在马背上的用具也难以停稳下来。
译文:经过多次的磨难和劫难后,各种如花朵般美丽的景象散落到了何处呢?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破败而静谧的景象,以蒙萁草尖和几点寒鸦点缀,夕阳余晖映照着古老的塔影,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庄重的氛围。词人借景抒怀,表达了孤独的旅人对佛塔的敬仰与无从礼拜的无奈,暗示了人生的沧桑与命运的无常。"珠网全飘,金轮半塌"形象地描绘了塔的残破,即使钟声悠扬,也无法掩盖其衰败。词人感叹江山依旧,而塔的孤高却难以支撑,流露出对世间变迁的感慨。接下来,词人聚焦于塔的细节,檐颓一铃,象征着世间风雨的无情,以及佛法的衰微。他试图在破败的墙壁上留下自己的感怀,但只能借用寒山子的诗句来表达,显得更加寂寥。香火不再旺盛,台阶长满青苔,僧人的足迹也难以停留,暗示了修行者的离去和佛法的式微。最后,词人以“修罗零劫,诸天花散何处”作结,寓言般地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繁华落尽的深深忧虑,以及对理想破灭的哀叹。整体上,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的怀古词。

陈曾寿

1192首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雨中(其三)
元末明初·蓝仁
燕仆多空垒,莺僵在远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难禁。妄动徵前失,深藏异此心。故山栖老鹤,永夜自长吟。
念奴娇·题梦西词即效其体
清·周星誉
垂虹背上,把君词一唱,万枫都笑。七十二峰眉底绿,掷得全湖杯小。天上瑶声,人间牙板,听此都暗了。老龙水底,捉来为谱长调。何事脱却缁袍,菰芦醉卧,人共江山老。闲煞斫鲸屠鳄手,.....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