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
愚
诗
四
十
二
首
(
其
六
)
青
苗
子
母
会
牙
筹
,
吸
骨
吞
肤
未
肯
休
。
直
待
饥
寒
群
盗
起
,
先
从
尔
室
报
冤
雠
。
情感
忧民
战争
译文
幼苗生长如同母亲与子女的团聚,不断壮大,而那些为了生存而拼命努力的人,他们吸吮着生命的精华,吞噬着生活的艰辛,却不肯停下脚步休息。
直到饥寒交迫的盗贼兴起,他们先从你的家中寻仇报复。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宋应星所作的《怜愚诗四十二首》中的第六首。诗中以“青苗子母会牙筹”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贪婪与残酷的场景。"青苗子母会牙筹",这里的“青苗”可能是指新生事物或幼小的生命,“子母”则暗示着关系紧密、相互依存,而“牙筹”则是古代计数工具,这里用来象征着贪婪者对利益的不断追求和计算。整句诗意在揭示那些不顾一切、贪婪至极的人们,他们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惜伤害他人,甚至到了“吸骨吞肤”的地步。接着,“未肯休”三字表达了这种贪婪行为的持续性和无止境性,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这些人都不会停止他们的恶行。“直待饥寒群盗起”,意味着这种贪婪和残酷的行为最终将导致社会动荡,如同一群盗贼因饥饿寒冷而兴起,暗示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潜在的危机。最后,“先从尔室报冤仇”一句,直接点明了这种贪婪行为的后果,即它不仅伤害了他人,最终也会反噬自身,如同“冤仇”一般,先从贪婪者的家中开始清算。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批判了人性中的贪婪和残酷,同时也警示人们要警惕此类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
宋应星
52首
中国明末科学家,汉族江右民系。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的著作还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但今已佚失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避寇即事十二首(其八)
宋·左纬
转徙不知处,乱山逢掩扃。断崖飞虺蛰,枯木乱鸦腥。莽苍人烟灭,黄昏鬼火青。夜寒长饮泣,安得壮夫听。
国风·邶风·柏舟
先秦·诗经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
至沪偶病(其三)
清·许传霈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
述怀一首
唐·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慜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古歌
汉·两汉乐府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