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美
诗
十
首
(
其
八
)
四
象
两
仪
七
尺
安
,
推
尊
主
教
暂
登
坛
。
正
容
悟
物
形
同
玉
,
法
语
迎
机
气
若
兰
。
隐
跃
真
诠
高
觉
證
,
提
撕
直
指
众
人
看
。
关
闽
濂
洛
捐
衣
钵
,
遥
接
尼
山
海
水
观
。
哲理
赞颂
写山
儒家文化
译文
译文:四象两仪稳定于七尺之地,此人被尊崇为主教并短暂登上祭坛。
译文:他面容庄重,领悟万物之形如玉一般,用高雅的语言应对各种情况,气息如兰花般清幽。
译文:深藏的真理和活跃的洞察力得到了高人的觉醒证明,他们直接指出了方向,让众人都能看见。
译文:从关闽濂洛等地继承了教派的传承,遥接尼山的海观,继续传承和发展。
赏析
此诗为明代诗人宋应星所作《思美诗十首》之八,内容深邃,意境深远。诗中以“四象两仪七尺安”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的修为联系起来,四象代表四季,两仪象征阴阳,七尺则暗喻人的身体,整体表达出在自然法则下,人应当如何安身立命。“推尊主教暂登坛”,诗人在此处借用了宗教仪式的意象,表达对道德教化的推崇,以及暂时登坛讲道之意,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正容悟物形同玉,法语迎机气若兰”,这两句诗描绘了修行者在面对万物时的庄重态度和内心的纯净,如同玉石一般无瑕,同时,法语的传递如同兰花般清新高雅,充满了智慧与灵性。“隐跃真诠高觉證,提撕直指众人看”,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真谛在于洞察宇宙真理,通过直接的指引,让众人得以觉醒,理解生命的奥秘。“关闽濂洛捐衣钵,遥接尼山海水观”,最后两句诗以历史上的四大书院(关学、闽学、濂学、洛学)和孔子的尼山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学问的尊重与传承,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精神上与先贤们的遥相呼应,如同观海一般,视野广阔,心胸宽广。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也体现了其对于道德修养、自然规律以及历史传统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宋应星
52首
中国明末科学家,汉族江右民系。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的著作还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但今已佚失
猜您喜欢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集字联
清·何绍基
指麾文府才思盛;冠冕人伦道德尊。
康熙戊戌六月朔奉命册封琉球述怀三首(其一)
清·徐葆光
我生寡行役,敦敦守书案。少长太湖旁,临涯渺无岸。朅来京国游,涉江已三叹。浊流益奔驶,疑向银河乱。今将事澥东,宠命贲冗散。皇灵畼九垓,当险敢云惮。衔纶出区夏,邮签浩难算。八.....
盖郎中惠诗有二强攻一老不战而胜之嘲次韵解之
宋·黄庭坚
诗翁琢句玉无瑕,淡墨稀行秋雁斜。读罢清风生麈尾,吟馀新月度檐牙。自知拙学无师匠,要且强言遮眼花。笔力有馀先示怯,真成句践胜夫差。
即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崇邱倚杵玉绳低,开锦风前百鸟啼。山体静存云幻动,马头东向雾迷西。溶溶澹带晨蟾影,??幽寻野鹿蹊。讵为盘游恣从兽,诘戎深意此中稽。
峨眉云
明·谢迁
南望峨眉峰,去天不盈咫。东来千万叠,巍然独尊峙。旦时或兴云,云兴雨随至。瞻望倚方隅,膏泽被遐迩。比来夏秋交,妖魃忽为厉。旱暵动旬月,赤地几千里。山云杳无踪,乡民愁欲死。无.....
奉圣寺古树
清·张鹏翮
古树难为大厦支,横秋老气亦神奇。几经风雨存贞干,留与山门作护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