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月
十
日
至
尉
氏
含
悽
去
旧
里
,
秣
马
顿
荒
城
。
是
节
春
将
半
,
崇
朝
雨
再
晴
。
鸧
鹒
欲
作
语
,
杨
柳
尽
垂
荣
。
楚
塞
杳
何
所
,
嗟
余
方
此
征
。
写景
春景
怀乡
咏物
杨柳
抒情
地点
尉氏
译文
含着悲伤离开故乡,驾着马车来到荒芜的城池。
这时正是春意盎然的时候,早上下的雨再次晴朗。
鸧鹒(一种鸟)仿佛要开口说话,杨柳树也都尽显繁盛的荣光。
楚国的边塞深远渺茫在哪里,令人感叹我还在这地方行进征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二月十日到达尉氏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春天生机与旅途征途的感慨。首句“含悽去旧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离开熟悉的故乡时内心的凄凉与不舍。接着,“秣马顿荒城”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抵达尉氏后,马匹在荒废的城市中停歇的情景,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环境的荒凉。“是节春将半,崇朝雨再晴”点出了时节与天气的变化,春已过半,早晨的雨水再次放晴,既展现了自然界的更替,也寓意着旅途中的希望与变化。“鸧鹒欲作语,杨柳尽垂荣”两句,通过鸣叫的鸧鹒(即黄莺)和垂柳的繁茂景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楚塞杳何所,嗟余方此征”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未知世界的疑惑与感叹,同时自述自己正处在征途之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旅途的坚持。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情感变化与对自然景色的感悟,既有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人生思考。
猜您喜欢
登城二首(其二)
宋·张耒
绿野望不极,登临引兴长。凭高延泽国,搔首对风光。乍出莺贪柳,新归燕拣梁。欣欣物华好,吾亦引清觞。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阳春书院唐朱二侍御邀集
明·严嵩
阳春院里花仍发,不饮其如春色何。高台曲沼人能到,迟日浓烟景自多。犹怜绿水飞鸿雁,更著兰舟采芰荷。章郡升平异前日,时邀骢马一相过。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减字木兰花·溪山夜雨,摹董北苑
清末近现代初·程颂万
睡云刚醒。大地山河慵不整。白屋清泉。可许闲人作地仙。矮亭修竹。鸡犬为留云里宿。亦可孤蓬。藏在冥蒙不漏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