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

)

鹿
写景抒情
赞颂地方官员
写春
表达个人情感
写山

译文

翻译:贾父为何来得这么晚?他的仁爱之声已经传遍了海康。
翻译:所吃的只有薏苡(一种植物),请不要剪伐桄榔(另一种植物)。
翻译:白鹿在春光中漫步,青莺在夜幕下飞翔。
翻译:我感到惭愧,自己不是徐孺子那样的人物,却能像他一样在你身旁设榻留宿。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赠吴使君》组诗的第四首。通过“贾父”这一形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吴使君高尚品德和仁爱之声誉的赞美。首句“贾父来何晚”,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出对吴使君到来之迟的惋惜,同时也暗含了对吴使君品德的敬仰,认为他的到来为地方带来了福祉。接着,“仁声满海康”一句直接点明了吴使君的仁德之名远播,使得海内安宁,百姓安康。“所餐惟薏苡,勿剪是桄榔”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薏苡和桄榔分别代表了吴使君简朴的生活和对地方资源的保护,暗示他不仅生活节俭,还注重环境保护,不滥伐自然资源。“白鹿行春色,青莺返夜光”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和谐美好的景象,白鹿在春天的草地上自由漫步,青莺在夜晚的月光下欢快地飞翔,这些自然界的美好景象,既是吴使君施政效果的侧面反映,也是诗人对其治理理念的赞颂。最后,“愧非徐孺子,下榻在君旁”一句,诗人自谦并非如东汉名士徐孺子一般,却有幸与吴使君并肩而坐,表达了对吴使君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未能像徐孺子那样与贤者共事的遗憾。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吴使君形象的塑造和对地方治理效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人物的向往和对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长安逢故人
唐·吴融
岁暮长安客,相逢酒一杯。眼前闲事静,心里故山来。池影含新草,林芳动早梅。如何不归去,霜鬓共风埃。
山居四咏依汪复初先生韵(其四)芝兰室
明·赵撝谦
奕奕猗猗宠色新,萧然一色四时春。汉廷御史云仍在,如此清芬可比伦。
梧州杂诗(其六)
清·钱澄之
遽有苍梧幸,凄凉别小楼。喜无游宦橐,得上舍人舟。失伴声相识,饱帆夜未收。暗中勤借问,车驾在前头。
冬日登南高峰
清·龚禔身
寒山断行迹,落叶大于掌。我来正凄风,抚景结遥想。峭崖逢僧臞,空林答樵响。饥乌啄败芦,征雁弄清吭。俯仰会所适,心目竞飒爽。一峰立我前,窄径聚而上。倦欲憩松根,险思扶藤杖。遂.....
明山楼即事
宋·吴惟信
城高楼又阔,不与别楼同。对此山千叠,陶然圣一中。秋声争起树,野色半沉空。后有登临约,留题愧未工。
秃山
宋·王安石
吏役沧海上,瞻山一停舟。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一狙山上鸣,一狙从之游。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攘.....
次沈商卿见怀韵
宋·章甫
歌喉宛转变鸣禽,载酒曾同花下吟。寒潮不应宿渔浦,挑灯还忆夜深语。十载故人谁似君,便拟卜邻桑柘村。青钱未办归期远,满目春山空秀婉。有酒何须身后名,高轩未必如徒行。朝看桃杏发.....
赠青龙印禅师
唐·李洞
雨涩秋刀剃雪时,庵前曾礼草堂师。居人昨日相过说,鹤已生孙竹满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