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
答
汪
于
鼎
赠
予
六
十
岁
之
作
(
其
一
)
白
头
频
得
故
人
怜
,
惠
寄
诗
歌
祝
大
年
。
莱
子
妻
存
难
作
相
,
苏
耽
母
在
不
登
仙
。
六
旬
有
耳
师
尼
父
,
八
十
无
心
待
渭
川
。
生
日
劬
劳
空
涕
泪
,
未
知
何
以
报
穹
天
。
抒情
友情
生日
母爱
岁月
感谢
译文
朋友因我年老而常生怜惜之情,赠我诗歌以祝我大年。
尽管妻子尚在,我却不能与之相见(可能是身处异地或相隔),而苏耽的母亲在世时也未曾得道成仙。
我跟随师长学习已六十年,但仍保持虚心,不像渭水边等待时机的人那样急切。
生日之时因劳苦而满面涕泪,不知如何报答苍天。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自己六十岁时,对友人汪于鼎赠送的贺寿诗的回应。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首联“白头频得故人怜,惠寄诗歌祝大年”,诗人以自己的白发形象,表达了对老友的深厚情感。友人的诗歌如同珍贵的礼物,为他的生日增添了一份温馨和祝福。这句诗既展现了友情的温暖,也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颔联“莱子妻存难作相,苏耽母在不登仙”,这里引用了两个典故。莱子妻是古代传说中的贤妻,苏耽母则是传说中的长寿母亲。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虽有妻子相伴,但难以达到高官显位;虽有母亲在世,却无法成仙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颈联“六旬有耳师尼父,八十无心待渭川”,诗人以孔子自比,表示自己虽然已经六旬,但仍然像孔子一样追求学问和道德修养。同时,又以渭川的隐士自许,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个人修养和生活哲学的追求。尾联“生日劬劳空涕泪,未知何以报穹天”,诗人感叹生日之际,虽然内心充满感激,但面对广阔的世界和宇宙,感到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微不足道。他不知道如何回报天地的恩赐,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和对宇宙浩瀚的敬畏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惜,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姬人墨西氏生日赋以赠之(其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晚岁频过养国时,毵毵白发愧蛾眉。三千不说吴光剑,九十惟歌卫武诗。翠筱沾濡愁粉腻,苍松缭绕苦萝丝。儿童教育频相托,莫为清贫损孝慈。
重九寄史中丞
元·曹伯启
陋室维摩病绕身,诗书堆案乐清贫。世间谁似盘沟老,报国归来复报亲。
后醉中放歌五章(其二)
明·胡应麟
君不见阮嗣宗,竹林白眼天朦胧。君不见陶元亮,破帽东篱漉家酿。五斗何如归去来,长啸垆头兴逾王。谢公双屐嵇公琴,明哲胡为异霄壤。步兵臧否吾所师,柴桑三径嗟无资。当时一官不自保.....
赠陈时可
宋·刘过
交游半世已公卿,犹抱遗经对短檠。负米过于扛鼎重,选官难似上竿行。百年母子相依命,一片忠忱谁为明。灯火小楼风雨夜,岁寒时得话平生。
答周发公并贻乃弟角长
明·梁宪
吹箫乞食芦中人,头白归来沧海滨。母在颠危未敢死,辱身囚首作顽民。卖药偶然到城市,君之季弟见我喜。特为搆馆城西隅,爱我敬我如父子。我愧德薄学力疏,椎鲁狂直性又迂。百事无能有.....
太傅相公以庭梅二篇许舍弟同赋再迂藻思曲有虚称谨依韵奉和庶申感谢
唐末宋初·徐铉
旧眷终无替,流光自足悲。攀条感花萼,和曲许埙篪。前会成春梦,何人更己知。缘情聊借喻,争敢道言诗。
吊刘烈士炳生八首选五(其四)
清末近现代初·柳亚子
新诗读罢意茫然,骨肉情深宛眼前。无复扶风豪士赋,难赓江左大哀篇。田横岛上人如梦,豫让桥边泪似泉。尚有椎秦遗恨在,闻鸡起舞亦因缘。
薛宣引鄙语
魏晋·无名氏
苟改不亲。烦苦伤恩。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