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景
大
夫
岁
暮
客
建
陵
作
(
其
十
)
方
披
银
铠
出
,
即
振
玉
珂
回
。
诸
将
劳
相
妒
,
孤
臣
愧
不
才
。
云
消
春
草
茁
,
风
转
腊
梅
开
。
宠
辱
曾
何
有
,
陶
然
一
举
杯
。
写景
怀古
抒情
励志
写风
地点
建陵
节气
冬至
春景
译文
翻译:我(或某位将领)刚披上银色的战甲准备出征,立刻又摇动玉珂的声响回到原处。
翻译:其他将领们因为相互劳累而心生嫉妒,我作为孤独的臣子则因自己的无能而感到羞愧。
翻译:当云散去时春草生机勃勃,风儿吹过腊梅也盛开了。
翻译:无论受到宠爱还是侮辱,我都能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于是举起酒杯畅饮一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岁末访问建陵时的复杂心情和所见所感。首联“方披银铠出,即振玉珂回”,生动地展现了将军身着战甲,英姿勃发,出入之间彰显威严。接着,“诸将劳相妒,孤臣愧不才”两句,揭示了军营中的微妙关系,既有同僚间的竞争与嫉妒,也有对自己能力的自我审视与谦逊。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与感受。颈联“云消春草茁,风转腊梅开”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春草破土而出,腊梅在冬末绽放,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描写,也暗喻着尽管面临严冬的考验,生命依然充满活力,预示着未来的美好。尾联“宠辱曾何有,陶然一举杯”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认为荣宠与侮辱都不过是过眼云烟,重要的是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诗人以饮酒自娱,展现了超脱世俗的洒脱与乐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将军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然、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旅夜
清·万同伦
旅夜百忧煎病骨,坐看尘掩匣中力。残镫耿耿客无赖,落月茫茫鸡乱号。隔岁河流决瓠子,几时战伐息临洮。淮阳一卧惊春至,种种羞将短发搔。
春雪次韵(其一)
宋·李正民
寒风初淅沥,密雪遽霏微。冷敌鹅黄酒,轻沾驼褐衣。未教新柳展,且伴落梅飞。惟有翟廷尉,门前鸟雀稀。
登鹿门山
唐·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隐.....
大庭库
唐·李白
朝登大庭库,云物何苍然。莫辨陈郑火,空霾邹鲁烟。我来寻梓慎,观化入寥天。古木朔气多,松风如五弦。帝图终冥没,叹息满山川。
白华园作(其三十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阶叶飞难远,依依故树边。朝来含白露,知是泪痕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