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月
三
月
潮
鱼
尽
上
田
,
渔
人
塞
箔
向
江
边
。
我
家
江
口
知
渔
事
,
著
得
渔
书
十
二
篇
。
春天题材
写景抒情
田园
写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江南地区三月时节渔民捕鱼的生动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渔人忙碌而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三月潮鱼尽上田”,开篇即点出时令与景象,三月春潮涌动,鱼群纷纷游向河田,预示着渔季的开始。这里的“田”并非农田,而是指河田,即河流中的浅滩,是鱼群聚集的地方。这一句通过“潮”和“上田”的形象描绘,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观,也暗示了渔人的忙碌即将开始。“渔人塞箔向江边”,接着描述渔人们在江边忙碌捕鱼的情景。他们将渔网(箔)塞满,准备下水捕捞。这一句通过“塞箔”这一动作,生动地展现了渔民们对捕鱼活动的投入与期待,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利用。“我家江口知渔事,著得渔书十二篇”,最后两句则从旁观者的角度,表达了对渔人生活的理解和敬意。诗人说他家就在江口,深知渔人的辛劳,于是记录下了关于渔事的十二篇文字。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渔民生活的关注与同情,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渔书十二篇”的描述,诗人似乎在暗示这些记录不仅仅是对渔人日常的简单记载,更可能包含了对渔业文化、生态平衡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江南渔村图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同时也蕴含了对劳动人民辛勤付出的赞美之情。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竹枝词
明·陈荐夫
荷叶田田柳叶垂,千船万船多女儿。与郎暗约花间去,不唱《竹枝》知是谁。
戏荅林园
唐·白居易
岂独西坊来往频,偷闲处处作游人。衡门虽是栖迟地,不可终朝锁老身。
织图二十四首(其十八)祝谢
宋·楼璹
春前作蚕市,盛事传西蜀。此邦享先蚕,再拜丝满目。马革裹玉肌,能神不为辱。虽云事渺茫,解与民为福。
荅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唐·李白
一身自潇洒,万物何嚣諠。拙薄谢明时,栖闲归故园。二季过旧壑,四邻驰华轩。衣剑照松宇,宾徒光石门。山童荐珍果,野老开芳樽。上陈樵渔事,下叙农圃言。昨来荷花满,今见兰苕繁。一.....
绝句五首(其五)
宋·吕陶
可喜公居近白云,眼前尘事少纷纷。纱橱竹簟偏宜睡,五月庭除不聚蚊。
次韵补之药名十绝(其九)
宋·李光
草堂谁缉败蒲编,笑傲松萝不记年。应喜秋来甘泽泻,牵牛时复自蹊田。
渔父辞(其三)
宋末元初·毛直方
得鱼穿柳持上溪,溪村杳杳屋稀稀。莫怪渔翁头易白,去年买鱼人又非。
病起过魏园二首(其一)
明·王廷陈
卧痾颜鬓怜予改,力疾池亭为子来。随处琴尊临水石,任情歌吹入莓苔。禽鱼狎客晴偏聚,花药娱人晚竞开。共惜群芳行欲歇,莫辞中夜醉方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