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
答
王
学
士
庐
山
篇
见
赠
之
作
我
昔
庐
山
寻
瀑
布
,
香
炉
峰
上
披
烟
雾
。
白
云
无
事
早
知
还
,
欲
共
渊
明
奋
高
步
。
渊
明
醉
石
横
溪
边
,
九
叠
屏
风
三
叠
泉
。
饮
酒
正
怜
重
九
日
,
闻
钟
忽
悟
远
公
禅
。
吾
心
皎
皎
如
秋
月
,
照
映
寒
潭
无
可
说
。
何
妨
变
化
若
浮
云
,
自
有
光
辉
含
积
雪
。
沙
门
束
教
非
高
士
,
吾
今
况
尚
为
人
子
。
养
母
宜
耕
十
亩
田
,
求
人
欲
著
三
朝
史
。
简
君
旧
赠
庐
山
篇
,
庐
山
回
首
泪
潺
湲
。
遗
民
此
日
成
通
隐
,
啸
傲
王
侯
亦
偶
然
。
写景
山水
庐山
瀑布
抒情
怀旧
母爱
秋天
情感
友情
赏析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追答王学士庐山篇见赠之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庐山瀑布的向往与追寻,以及在庐山所见所感的深刻体验。首句“我昔庐山寻瀑布”,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前往庐山探寻瀑布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接着,“香炉峰上披烟雾”描绘了庐山的神秘与壮观,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白云无事早知还,欲共渊明奋高步”则表达了诗人想要追随陶渊明的脚步,追求自由与高雅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几句“渊明醉石横溪边,九叠屏风三叠泉。饮酒正怜重九日,闻钟忽悟远公禅”展现了诗人对陶渊明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智慧的领悟。陶渊明在庐山溪边饮酒赏景,诗人仿佛也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超脱。而听到寺庙的钟声,诗人顿悟到了佛教的真谛。“吾心皎皎如秋月,照映寒潭无可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澄明,如同秋夜的明月,照亮了深邃的寒潭,却难以言表其美妙。“何妨变化若浮云,自有光辉含积雪”则是诗人对自我变化与成长的思考,即使像浮云般变化不定,内心依然拥有如积雪般永恒的光辉。最后,“沙门束教非高士,吾今况尚为人子。养母宜耕十亩田,求人欲著三朝史”体现了诗人对传统道德与责任的坚守。他意识到作为人子,应当孝顺父母,通过辛勤劳动来供养母亲;同时,他也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后世留下有价值的历史记载。“简君旧赠庐山篇,庐山回首泪潺湲。遗民此日成通隐,啸傲王侯亦偶然”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赠诗的怀念,以及对庐山美景的深深眷恋。尽管时间流逝,但庐山的景色依旧令人心驰神往。诗人以遗民自比,表示即使身处纷扰之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独立,不为外界所动。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