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山水
抒情
写景
怀古
传记
哲理
咏史
山水田园
赞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武夷山的深情回忆与向往,以及对古代高僧和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超凡脱俗精神境界的追求。首句“我昔游五岳,身骑二茅龙”,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曾经游历名山大川,骑乘于传说中的茅龙之上,暗示其非凡的旅行经历和超脱世俗的气魄。接着,“惊风忽然起东海,日月吹落金银宫”两句,通过想象中的狂风巨浪,以及日月被风吹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壮丽画面,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波澜壮阔。“愁将白发三千丈,归去朱明四百峰”则表达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感慨,以及对回归自然、寻找心灵寄托的渴望。“朱明洞里多仙客,饵我云母颜光泽”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仙境,充满了神秘与美好。“时偕玉女侍轩辕,不共安期干项籍”通过引用历史人物,进一步强化了对神仙生活和超凡脱俗的向往。“闻钟又复證无生,足踏空王顶上行。冲霄一剑如秋水,彻夜双箫响太清”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修行和超脱生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饮光尊者频招手,飘然遂至凤凰城”则表达了诗人对智慧和灵性的渴望,以及对理想之地的向往。“尊者玉毫何宛转,手把芙蓉微笑展”描绘了尊者的形象,充满了智慧与慈祥,象征着诗人对高尚人格的敬仰。“可怜楼上相见时,玲珑秋月珠帘捲”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某位女子相遇的美好瞬间,充满了浪漫与温情。“江南乱后草离离,回首青山隗我师”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后的江南景象的感慨,以及对山水之师的怀念。“未将电足酬支遁,空对冰弦忆子期”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未能实现与高人志同道合的愿望,以及对知音的怀念。“当时语我武夷好,九曲清溪流浩浩。接笋峰前多紫云,飞猿岭上饶芝草”回顾了诗人对武夷山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其中自然奇观的向往。“几度安禅在翠微,天花绕座鸟衔飞。茅户只今委苔藓,嗟予振策何时归”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在武夷山修行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再次回到那里的渴望。“空读遗书开玉箧,太山颓笑伤何及。姑射仙人不降生,茫茫天下皆臣妾”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无法实现理想和追求的无奈与感慨。“苏门一啸如鸾音,散入天风不可寻。凭谁寄与武夷客,会取高山流水心”最后,诗人以苏门山的啸声为喻,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能够与武夷山的隐士们共享高山流水之乐的期待。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精神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历史人物和古典文化的深深敬仰。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