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
(
其
三
)
清
高
是
女
华
,
生
长
出
陶
家
。
欲
泛
无
名
酒
,
长
餐
当
紫
霞
。
敢
期
华
发
变
,
但
愿
大
年
加
。
华
尽
还
羹
叶
,
神
仙
未
有
涯
。
写花
咏菊
情感
咏物
写秋
人生哲理
译文
清秀高雅如兰花,生于陶家(此处可能是指某位女子或某种品格)。
想要泛舟畅饮无名的美酒,长年累月地以紫色的云霞为食(这里可能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或愿望)。
期待头发变白,但更希望长寿健康(这可能是对生命的期望和祝愿)。
即使花落尽,仍可归为羹叶(此处可能是指生命的循环或某种再生的可能),神仙的境界是无边无际的(表达了对永生或超越现实的向往)。
赏析
此诗《菊(其三)》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清高是女华,生长出陶家”开篇,以菊花自比,表达了诗人追求高洁品质的决心与志向。菊花在古代文学中常被赋予高洁、坚韧的象征意义,诗人将自己比作菊花,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品格追求,也暗示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欲泛无名酒,长餐当紫霞”,诗人渴望在清幽的环境中,品尝无名佳酿,享受如同仙人般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由自在、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这里的“紫霞”通常指仙境中的霞光,象征着超越世俗的境界。“敢期华发变,但愿大年加”,诗人虽不敢奢望容颜不老,但希望岁月能给予他更多的智慧和经验,体现了对时间的珍惜以及对成长的期待。“华尽还羹叶,神仙未有涯”,菊花凋谢后,化为泥土滋养新的生命,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不朽。同时,诗人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比作追寻神仙境界,表达了对永恒与超越的渴望。整首诗通过菊花这一意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满庭芳(其三)探梅
宋·葛立方
狂吹鸣篱,祥霙剪水,分明欺压寒梅。冰威初敛,曦影上池台。应有一番和气,南枝上、恐有春来。须勤探,呼吾筇杖,屐齿上苍苔。春风,浑未到,徘徊香径,巡绕千回。见琼英一点,小占条.....
病起观垂丝海棠感慨作二绝句(其二)
宋·饶节
卖花担上誇桃李,顿使春工不值钱。莫怪海棠不受折,要令笄珥绝凡缘。
车过武胜关雪中购得兰数本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车行楚豫交,蜿蜒入山腹。矫首望雄关,势绝天地蹙。一脊界江河,向背异寒燠。雪峰袭云衣,漠漠烟生玉。涛凝叠嶂松,翠压一涧竹。峥嵘幻冰花,僵踣慨众木。野人市修兰,仓卒得一束。坚.....
一剪梅·梅用韵
清末近现代初·陈衍
破帽疲驴剧可怜。录就吴船。录就湖船。富阳沈碧好山川。梅尉祠边。梅子词边。暗香疏影阻归田。江国今年。槐府明年。袁安高卧正陶然。不出门前。况出门前。
望江南/忆江南
宋·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满庭芳
宋·李清照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尽,犹赖有梨花。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
赠三侍御
唐·常建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乾。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逸.....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