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
齐
庙
作
(
其
五
)
叹
息
命
衰
时
,
黄
农
不
可
期
。
一
身
天
下
父
,
百
世
圣
人
师
。
拜
庙
从
雷
首
,
搴
芳
得
桂
枝
。
长
令
百
君
子
,
故
国
有
馀
思
。
怀古
抒情
哲理
思乡
赞颂
咏史
咏志
译文
叹息命运已经衰败,想要再见到像黄帝、神农那样的人物,是不可能的了。
我如同天下人的父亲,有着百世为世人所尊崇的老师。
拜祭庙堂我遵循雷首山的传统,摘取芳香之花,我得到了桂枝。
永远让众多的子子孙孙得到教诲,国家将永远保持对过去的思念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夷齐庙作(其五)》。诗中通过对商朝末年的伯夷和叔齐两位贤士的追忆,表达了对高尚人格与理想追求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首句“叹息命衰时”直接点明了诗人对那个时代命运多舛的哀叹,暗示了对伯夷、叔齐所处时代的同情。接着,“黄农不可期”一句,可能暗指黄帝、神农等古代帝王的时代,与后文形成对比,强调了伯夷、叔齐所处时代的特殊性。“一身天下父,百世圣人师”高度赞扬了伯夷、叔齐的道德风范和深远影响,他们虽为一人,却如同天下的父亲,成为后世圣人的榜样和导师,体现了他们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力。“拜庙从雷首,搴芳得桂枝”描绘了后人对伯夷、叔齐的纪念活动,通过“拜庙”和“搴芳得桂枝”的行为,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其中,“雷首”可能是指庙宇所在之地,“搴芳得桂枝”则象征着后人对先贤美德的追寻和传承。最后,“长令百君子,故国有馀思”表达了诗人希望伯夷、叔齐的高尚品德能够长久地影响后世,使国家充满对先贤的怀念与思考,进一步深化了对理想人格的颂扬和对社会道德的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追忆历史人物,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崇敬,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人文关怀。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