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来
红
秋
来
花
亦
解
还
童
,
枫
叶
凝
丹
与
尔
同
。
衰
白
不
愁
青
镜
笑
,
玉
颜
吾
定
老
来
红
。
秋天写景
咏物言志
抒情励志
赞美
译文
翻译:秋天来临,花朵仿佛也解开了衰老的束缚,重新焕发青春。而枫叶则凝聚着鲜红的色彩,与花朵一同展现生机。
翻译:虽然容颜逐渐衰老,白发丛生,但不必为此忧愁,因为那面映照人影的青镜不会嘲笑人的衰老。我相信即使老去,也一定会有如玉般容颜的晚霞红光。
赏析
这首诗《老来红》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以“老来红”为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生命中美好事物永恒追求的信念。首句“秋来花亦解还童”,以秋天的花朵重新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姿态,象征着即使在生命的晚年,内心依然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里的“花亦解还童”不仅指花朵的自然属性,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不息、精神永存的哲学思考。次句“枫叶凝丹与尔同”,通过枫叶在秋季呈现出的深红色,与“老来红”的主题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生命中某些美好事物即便在岁月的洗礼下,也能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和色彩。这里将枫叶比作“老来红”,寓意着即使年华老去,内心的激情与活力依旧如初。后两句“衰白不愁青镜笑,玉颜吾定老来红”,则是诗人对自我形象的反思与肯定。面对镜中的衰老,诗人并不感到忧虑或悲伤,而是坚信自己内心的美丽与活力(“老来红”)不会随时间而消逝。这里的“玉颜”既指外貌的美丽,也象征着内在的精神风貌。诗人通过这一表述,传达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无论外在如何变化,内心的青春与热情永远是不老的。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在面对岁月变迁时的从容与豁达。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同郭十题杨主簿新厅
唐·高适
华馆曙沈沈,惟良正在今。用材兼柱石,闻物象高深。更得芝兰地,兼营枳棘林。向风扃戟户,当署近棠阴。勿改安卑节,聊闲理剧心。多君有知己,一和郢中吟。
题韩伯时剪韭轩(其一)
元末明初·钱宰
西园春韭与阶平,留客西轩夜不扃。旧雨别来今雨至,早畦摘尽晚畦青。每怀海内皆兄弟,相对花前几醉醒。我亦爱君乔木好,嘤嘤黄鸟把杯听。
奉荅木斋病起见怀二十韵
明·冯兰
海气明曙霞,湖光渺秋昊。十月木未霜,枫林景逾好。疏疏篱下花,寂寂涧边草。閒居田事休,委巷人迹少。东瞻牛屯峰,秀矗云之表。种梅已成蹊,中搆一亭小。谢公有好怀,藉此以终老。佳.....
妙香词
唐·不详
劝君酒莫辞,花落抛旧枝。只有北邙山下月,清光到死也相随。
秋夜偶成六首(其六)
元末明初·王冕
潇潇寒雨满江楼,底事无端生百忧。铁砚磨穿灯火夜,貂裘敝尽风霜秋。五更空自听鸡舞,四海有谁持犗钩。可羡当时张许辈,蒲萄宫里烂羊头。
秋日倍文谷翠岩二省使燕东书堂应教
明·朱睦㮮
邸第张筵日,秋风荐早凉。地当清洛外,台接紫云傍。绮席仙俦集,瑶阶大乐张。坐移淮桂影,身佩楚兰芳。乡月淹今夕,文星聚此堂。图书披箧笥,词赋入笙簧。自愧非枚马,赓歌厕雁行。
唐晦叔方壶
宋·葛绍体
秋日吟边书传香,弟兄杯酒到虞唐。谁知静处工夫大,消得方壶岁月长。
南宫初上(其二)
明·严嵩
爽气澄秋朔,朝光动省闱。竹风来锦席,花雾上朱衣。北斗跻衡峻,南曹领务稀。圣明谟典在,万世敢愆违。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