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鸿
西
边塞
秋日
写景抒情
思乡情感
咏物言志
庐山题材
自然景象写风

译文

出发时与大雁争飞,深秋时节仍未回家。
西江的波涛淹没了划船的桂楫,南方的塞路又因梅关而阻隔。
虽有许多气势凌人的宝剑,但威武并不能为年老带来年轻态色,容颜已显衰老。
裁写诗篇歌颂风伯的威仪,近在咫尺的是庐山的壮丽景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湖口,面对守风的艰难情境,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感慨。首句“首路争鸿雁”,以鸿雁南飞比喻诗人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奔波与追求,暗示了诗人正处于旅途中,渴望归家的心情。接下来,“深秋家未还”直接点明了诗人虽已入深秋,但家仍未归,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西江掩桂楫,南塞阻梅关”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西江和南塞分别代表了诗人的理想之地和现实的阻碍,桂楫和梅关则象征着通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与关卡,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无力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宝剑空多气,香醪不上颜”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宝剑象征着诗人的豪情与勇气,但“空多气”表明这些豪情并未得到施展;香醪(美酒)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慰藉,但“不上颜”则说明即使有再多的慰藉,也无法改变现实的困苦,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痛苦。最后,“裁诗颂风伯,咫尺是庐山”两句,诗人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将风伯视为可以传达心声的对象,而“咫尺是庐山”则意味着即便是在眼前的困难中,心中仍怀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挣扎,同时也不失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咏史(其一)李广李陵
宋末元初·陈普
茂陵无奈太仓陈,槐里家传本助秦。万落千村荆杞满,陇西桃李亦成薪。
月夜渡水访童有严镏子明及其子庸道
明·乌斯道
月明荷净不相能,渡水寻幽兴倍增。童氏情怀清庙瑟,刘家父子玉壶冰。鹿鸣筵上千年调,鱼得门前半夜罾。它日但留诗满壁,此时何惜酒如渑。
满江红(其一)题太原官舍壁
明·陈霆
归去来兮,青山好、欲归便得。人世事、风前灯焰,梦中槐国。驿马出门尘土路,舫斋听雨江湖客。把十年、忙冗换清闲,嗟何益。太行岭,孤云没。江南梦,重山隔。有何人、五湖烟棹,洞庭.....
安南歌四首送沈使君(其三)
明·徐祯卿
乌蛮滩上烟水声,伏波庙前秋月明。夜半津人挽舟上,夷歌偏动望乡情。
感秋扇
宋·苏辙
团扇经秋似败荷,丹青彷佛旧松萝。一时用舍非吾事,举世炎凉奈尔何。汉代谁令收汲黯,赵人犹欲用廉颇。心知怀袖非安处,重见秋风愧恨多。
息力杂诗(其六)
清末近现代初·陈宝琛
千户家家货殖雄,斯人忍独坐诗穷?杜鹃北望年年拜,长剩风怀付酒中。
赋得遗所思诗
南北朝·刘孝绰
遗簪凋玳瑁,赠绮织鸳鸯。未若华滋树,交枝荡子房。别前秋已落,别后春更芳。所思不可寄,唯怜盈袖香。
戊辰感事(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朱青长
诗泪珠珠滴未乾,眼前踪迹太迷漫。蟏蛸网络婆娑木,虎豹旌旗格泽竿。毳毳白冠名将少,鏙鏙黄钺帝师难。桑田沧海原无定,只苦元元久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