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日
与
客
登
潮
泉
山
观
潮
泉
作
峡
口
千
峰
紫
翠
招
,
维
舟
且
复
上
烟
霄
。
山
无
旦
暮
含
江
雨
,
泉
有
雌
雄
应
海
潮
。
四
座
花
飞
争
上
酒
,
中
流
松
卧
忽
成
桥
。
幽
寻
正
及
登
高
节
,
一
路
秋
光
逐
画
桡
。
写景
地点
秋节
山水
观潮
九日重阳
译文
第一行:峡口处的千峰景色吸引着行人,我在船上停下后,再次被高耸入云的烟霞所吸引。
第二行:山峦不分早晚地承载着江上的雨,泉水也有雌雄之分,仿佛与海潮相呼应。
第三行:四座华丽的酒楼里,花在飞旋中落入酒中,中流有松树突然变成了桥。
第四行:我寻幽探胜正好赶上了登高的节日,一路上秋天的美景随着画桡一起前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客人们在潮泉山登高赏景的情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川之美和自然之妙。首句“峡口千峰紫翠招”,以“紫翠”二字生动地描绘出山色的丰富层次,仿佛群山在邀请着诗人前去探索。接着,“维舟且复上烟霄”,写出了诗人决定暂时停船,攀登至云霄之上,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山无旦暮含江雨,泉有雌雄应海潮”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山与泉以生命,山似乎能含蓄地孕育江雨,而泉则仿佛能感应大海的潮汐变化,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动态美。“四座花飞争上酒,中流松卧忽成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花儿竞相开放,似乎在为饮酒助兴;而松树则在水面形成天然的桥梁,既增添了趣味性,也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最后,“幽寻正及登高节,一路秋光逐画桡”点明了时节与活动,秋季登山不仅符合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寓意着收获与成长。诗人与客人们一路欣赏着秋日的美景,仿佛画卷般展开,充满了诗情画意。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传达了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愉悦之情。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