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林
秋
色
图
忆
曾
驻
马
立
斜
曛
,
满
目
清
愁
远
近
分
。
蔓
草
平
芜
和
靖
宅
,
淡
烟
疏
柳
岳
王
坟
。
湖
光
缥
缈
涵
飞
雁
,
画
思
苍
茫
接
断
云
。
回
首
君
家
天
目
下
,
满
山
红
叶
正
纷
纷
。
写景
怀古
抒情
秋节
山水
思乡
写山
满山红叶
秋色
名胜
译文
回忆起曾经骑马停在落日余晖的斜坡上,满眼都是令人感到悲伤的景色,远近分明。
蔓草和荒芜的平原环绕着和靖的住宅,岳王坟前有淡烟疏柳的景象。
湖面上云雾缥缈,似乎包含了飞翔的大雁;苍茫的画境中思绪飘荡,连接着片片断云。
回望你家的天目山,满山红叶正在纷纷飘落。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史谨的《武林秋色图》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杭州城景色。首句“忆曾驻马立斜曛”,诗人回忆起曾在黄昏时分在此驻足,满目所见的是淡淡的秋意和愁绪,仿佛被夕阳染上一层暖黄。接着,“满目清愁远近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愁绪如秋景般蔓延开去。诗人游目所及,先是“蔓草平芜和靖宅”,感叹和靖居所周围杂草丛生,显示出岁月的沧桑;再是“淡烟疏柳岳王坟”,岳飞墓前的轻烟和稀疏柳树,寄托了对忠臣的敬仰与哀思。画面转向远处,“湖光缥缈涵飞雁”,湖面上飞翔的大雁与天边的云彩相接,增添了空旷寂寥的意境。最后一句“回首君家天目下,满山红叶正纷纷”,诗人回首望去,天目山下满山的红叶正随风飘落,象征着秋天的凋零,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以秋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武林(杭州)的秋日风情,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