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季节
春天
记梦
抒情
地点
五侯地
赞美
芳辰

译文

译文:太阳的温暖使得冰开始融化,慢慢地春天的气息回到了律管之中。
译文:初见柳树的色彩变得浓重,逐渐地可以看到新的草芽破土而出。
译文:杯中的酒留不住欢乐的时光,云雾缭绕的溪流却频繁地进入梦中。
译文:只有在五侯的领地,才能享受到如此美妙的欢乐时光,直到芳香的时刻。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所作的《早春》,描绘了春天刚刚来临的情景。首句“日暖经冰泮”形象地写出冬日严寒消融,阳光温暖使得冰雪开始融化,暗示着春天的到来。次句“潜回律管春”则以律管(古代测量季节的器具)中的律象变化,暗指春意在悄然中回归。接下来,“初惊柳色重”描绘出早春柳树嫩叶初生,颜色尚浅,但已让人感到生机盎然。“渐见草芽新”进一步描绘了草地上的草木开始抽芽,一片清新景象。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观察,传达出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樽酒留欢少,云溪入梦频”表达了诗人因春光美好而少有闲暇饮酒作乐,常常在梦中流连于云溪之畔,反映出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最后两句“惟应五侯地,行乐及芳辰”则点明诗人身处权贵之地,感叹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春光。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寇准

299首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