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
田园
情感
母爱
写实

译文

羊角上挂着油脂,燕尾绣着细丝,上官掌管粮食如同掌上明珠般珍贵。三张纸上写满了字,半行朱砂色印章显赫。
十九天的狗日(指不吉利的日子),主簿抚着下巴的胡须陷入沉思。在堂上的吏役们忙碌着,屋下的人们也在呼喊着。
呼喊着打开门,避让着大姑(可能是指家中长辈)。王家有十八顶帽子(可能是指家中人口众多),帽子与罗衣连成一片。
老妇三天没下厨房了,手忙脚乱地准备羹汤,又忙着制作麻菇。
缝制衣服却穿不到自己身上,只要脱离了县门就感到快乐。

赏析

这首诗《苦役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鸣雷所作,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古代官府中劳役繁重、生活艰辛的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细节描写,将官府中的劳役比作“羊角脂”与“燕尾丝”,形象地展现了劳役之多与细密。上官对粮食的管理如同对待珍宝一般,体现了官府对劳役的重视与苛刻。通过“三版字,半行朱”的描述,展现了文书工作的繁杂与严谨。“十九天狗日,主簿捋髭须”一句,巧妙地将时间概念与人物情绪结合,通过“天狗日”这一非正式的称谓,暗示了劳役的无尽与主簿内心的烦躁。而“堂上吏,屋下呼。呼开门,避大姑”则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官府内部的等级森严与劳役者的卑微地位。“王米十八笠,笠笠连罗襦”描绘了劳役者在劳作时的艰苦情景,他们不仅要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还要面对食物的匮乏。而“老妇三日不下厨,羹汤手办绩麻菇”更是将劳役的残酷推向了极致,不仅劳役者自身受苦,连他们的家人也饱受饥饿之苦。最后,“缝衣不得身上着,身脱县门心即乐”表达了劳役者对于自由的渴望与对官府压迫的无奈。他们虽然在劳役中痛苦不堪,但只要能逃离官府的束缚,内心便能得到短暂的快乐。整首诗通过对劳役者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的细腻刻画,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不公,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猜您喜欢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冬日同何似公伍国开有开暨仁伯弟定国安国侄驼山寻梅赋
明·李孙宸
昔曾京国看梅树,盘里疏条映雪清。一枝两枝移近案,四筵宾客酒同倾。尔时作客空相忆,梦魂几越驼山侧。驿使迢遥书寄稀,罗浮月冷无消息。自从休沐返林邱,赏心还逐旧同游。同游多住梅.....
舟过滕王阁
清·陆初望
游子浩然归故关,浮生不及水云间。长江孤棹飘零酒,古驿斜阳破碎山。梦里慈亲添白发,秋来病妇减朱颜。滕王阁下思风伯,肯借帆风顷刻还。
踏莎行(其三)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春暮过荥泽山下
清·陈以豫
夹路阴垂柳线长,流莺送客出山庄。惜无好梦留春住,愧有閒云笑我忙。斜日渐描人影瘦,落花轻衬马蹄香。回头欲认停车处,谷口烟横暮色苍。
织图二十四首(其十八)祝谢
宋·楼璹
春前作蚕市,盛事传西蜀。此邦享先蚕,再拜丝满目。马革裹玉肌,能神不为辱。虽云事渺茫,解与民为福。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