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
春
最
厌
生
年
近
五
旬
,
髭
须
渐
渐
白
如
银
。
杜
康
数
盏
堪
消
恨
,
春
鸟
一
声
能
感
人
。
何
处
常
行
歌
舞
地
,
也
曾
经
过
乱
离
身
。
家
妻
太
笑
无
高
策
,
红
烛
偷
光
敢
忘
邻
。
怀旧
情感
人
春的词
描述家中
悲伤情感
译文
最讨厌的莫过于人近五十岁的时候,鬓角的须发逐渐变白如银。
几杯杜康酒就可以消解我的烦恼和愤恨,春天鸟儿的叫声也能深深打动我。
我曾经在经常举行歌舞的地方游走,也曾经经历过混乱和离散的生活。
妻子嘲笑我没有好的策略,但我不敢忘记邻居的红烛偷偷地发光。
赏析
这首诗《伤春》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鸣雷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老去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反思。首联“最厌生年近五旬,髭须渐渐白如银”点明了诗人的年龄已近五十,鬓发斑白,流露出对岁月无情、青春易逝的无奈和哀愁。颔联“杜康数盏堪消恨,春鸟一声能感人”中,“杜康”为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这里借指酒,诗人通过饮酒来排遣心中的愁苦;而“春鸟一声”则唤起了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联想,也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表现出春日之美的同时,也暗含着对时光易逝、韶华不再的感慨。颈联“何处常行歌舞地,也曾经过乱离身”描绘了诗人曾经历过的繁华与动荡,既有欢乐的歌舞之地,也有战乱离散的痛苦记忆,展现了人生的复杂多面性和世事变迁的无情。尾联“家妻太笑无高策,红烛偷光敢忘邻”则以家人的笑声反衬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在困境中仍有人间温情的存在,提醒人们在艰难时刻不应忘记邻里之间的互助与支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经历的细腻描绘,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困顿中寻求慰藉的人性光辉,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