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
州
和
同
官
咏
梅
花
(
其
十
三
)
玉
肌
元
不
粟
,
未
怕
夜
寒
生
。
雪
里
孤
花
发
,
山
中
一
段
清
。
几
回
和
月
看
,
独
立
到
参
横
。
不
傍
人
篱
落
,
谁
呼
石
作
兄
。
写花
写雪
独立
抒情
不傍篱落
赞美
冬日
咏梅
译文
我的肌肤原本就不感到寒冷,所以我不怕夜晚的寒气。
在雪中,孤独的花朵盛开,它所在的山中显得格外清新。
多次与月亮相伴观赏,我独自站立直到参星横在天空。
我不依靠别人的篱笆生活,谁还会像呼石为兄那样呼唤我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孤傲的梅花图景,通过对梅花不与世俗同流、坚守本色特质的描写,抒发了诗人超脱尘俗、高洁自我的情感和思想。“玉肌元不粟”这一句,用玉肌比喻梅花之白,如玉般纯洁,“元不粟”则强调梅花从未与世间的凡尘相杂,保持着自身的清白无暇。接着“未怕夜寒生”表明即便是在严寒中,梅花也不畏惧,依然自在地绽放。“雪里孤花发”则具体描写了梅花在雪中的孤独美丽,“山中一段清”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清冷脱俗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梅花生长环境的描述,将其高洁的情操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几回和月看”表达了诗人与梅花共赏明月之情,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独自欣赏,也蕴含着对世俗纷扰的超脱。“独立到参横”则形象地描绘出梅花在夜空中独立盛开的情景,“参横”指的是星辰,这里借星辰之高远,来比喻梅花的孤傲与高洁。“不傍人篱落”表明梅花不随波逐流,与世俗隔绝,“谁呼石作兄”则通过对梅花与自然物(如石)的亲近感,强化了它超脱尘俗、独行于世的特性。这也隐喻着诗人自己对于友谊的高标准,只与那些志同道合之人为伍。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现出了诗人对高洁、独立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是对自身品格的自我肯定。
张道洽
100首
理宗端平二年(1235)进士。曾从真德秀学。历广州司理参军,景定间为池州佥判,改襄阳府推官。五年卒,年六十四。生平作咏梅诗三百余首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再用前韵(其一)
宋·曾惇
举觞东望玉霄峰,万顷云涛雪塞空。拥鼻自应多好句,褰裳便欲御长风。际天江草如许碧,隔水山桃无限红。李侯长句有家法,惊倒江楼一秃翁。
东园赏红梅
宋末元初·仇远
花姨夜捣守宫血,染就南枝花貌别。宿酲未解春正酣,一片晴霞消冻雪。莫道有人疑作杏,老眼频看亦生缬。东阑更有萼绿华,精神标致尤清绝。先生焚香读书处,把酒花前相暖热。群蜂知香不.....
陈公哲梅花百咏(其二)
宋末元初·戴表元
雪后西湖空碧波,酒徒消散也无多。白头醒眼春风里,奈此梅花百咏何。
次韵陈汝臣见赠(其二)
清·丘逢甲
梅花数点见天心,寒入山村雪意深。想见闭门人觅句,暗香疏影伴沈吟。
以诗句咏梅·冷蕊疏枝半不禁
宋·方蒙仲
梅亦有何好,花中偏得名。只为淡生活,不傍闹门庭。
以诗句咏梅·及早归来带雪看
宋·方蒙仲
南州雪易消,得春却差早。到处有梅花,不如在家好。
寄庐山大愿和尚
唐·贯休
石上桂成丛,师庵在桂中。皆云习凿齿,未可扣真风。雪洗香炉碧,霞藏瀑布红。何时甘露偈,一寄剡山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