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怀古
读书
写雨
咏史
忆昔
具体分析如下:

译文

1、将绝学传到东夷地区,中原地区因此变得寥落。
2、今天经过阳明祠,在雷雨交加的环境中阅读了残破的石碑。

赏析

这首诗名为《忆上杭旧游(其十三)》,作者是清代诗人丘逢甲。诗的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感慨。首句“偏传绝学到东夷”暗示了某种学术或文化精华曾经被传播到偏远的东夷之地,而中原地区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变得衰落或知识匮乏。次句“寥落中原事可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落寞与失落感,表明中原地区的现状让人难以了解或想象。第三句“今日阳明祠下过”,诗人提到路过阳明祠,这里可能是纪念明朝哲学家王阳明的地方,阳明心学曾对后世影响深远。最后,“冥冥雷雨读残碑”描绘出一种沉郁的氛围,诗人在风雨中阅读残破的碑文,似乎在寻找历史的痕迹,同时也暗含着对传统文化衰败的哀叹。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沉郁,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文化兴衰的深沉思考。

丘逢甲

1810首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猜您喜欢

读史偶成
清·边浴礼
西京人物易消磨,虚设贤良孝弟科。误尽宣元两朝事,鼠奸难去虱臣多。
方处士挽诗二首(其二)
宋末元初·戴表元
不比他人死,何诗可挽君。渊明元懒仕,东野别攻文。沧海诸公泪,青山处士坟。相看莫浪哭,私谥有前闻。
读于忠悯杨椒山两公行录不觉拍案
明·张家玉
前有于兮后有杨,须眉男子两堂堂。全忠自古难全孝,何况家亡与国亡。
有感示门人潘文虎
清·周龙藻
半世辛勤付汗青,那堪劫火早沈冥。生悲天水遗民录,死恨元家野史亭。直笔至今徵琬琰,成书自古在家庭。与君午夜重论及,隐隐虹光下六丁。
途中八绝(其八)
明·张家玉
高风曾见几人称,纲纪先朝久已倾。独有南还陈太史,文章节义两留名。
夏日喜雨写怀(其八)
明·金幼孜
载笔晨趍阁,庭空暑气清。云移窗上影,雨送树间声。近槛驯乌集,当筵舞燕轻。当时乏经术,衰飒愧吾生。
水龙吟二首(其二)
清·史承谦
茫茫越国山川,岂徒湖上矜佳丽。兴亡南渡,曾经付与,武林遗事。玉马朝周,金仙辞汉,黯然挥涕。看龙飞凤舞,千年魂魄,应都在,斜阳里。一棹中流曾倚,指东西,锦衣残垒。海声隐隐,.....
隆中半榻图成感述(其六)
明·游朴
半榻山中閟白云,孤儿何处仰遗芬。蜀西几堕啼鹃泪,冀北空随市骏群。明志未能光往烈,鞠躬无术愧前闻。尘途扰扰成何事,日把生绡对落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