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
裘
一
领
蒙
茸
敝
莫
论
,
皮
毛
缀
缉
幸
犹
存
。
寒
闺
灯
火
忙
纤
手
,
客
路
风
霜
护
绽
痕
。
事
到
弥
缝
原
费
力
,
士
当
穷
困
易
为
温
。
时
艰
衮
职
应
多
阙
,
冷
落
江
湖
愧
负
恩
。
抒情
冬季
写物抒情
感慨怀旧
劳作
译文
一件破旧的衣物不再谈论其华丽,幸运的是皮毛的缝补还尚且完整。
在寒冷的闺房中,灯火下忙碌着纤细的手,为旅途中的风霜保护着衣物的缝补痕迹。
事情到了需要修补的时候原本就很费力,士人在困窘时更容易得到温情。
时局艰难,朝廷职位应有许多空缺,我在这冷落的江湖中深感愧对恩情。
赏析
这首诗名为《补裘》,是清朝诗人丘逢甲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寒夜补衣的画面,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贫寒家庭妇女辛勤劳作的情景。首句“一领蒙茸敝莫论”,形象地刻画出衣物的破旧,而“皮毛缀缉幸犹存”则流露出对残存之物的珍惜。接下来,“寒闺灯火忙纤手”描绘了女子在寒冷的夜晚,借着微弱的灯光,用心缝补的情景,体现出其坚韧与爱心。诗人进一步感慨,“事到弥缝原费力,士当穷困易为温”,强调了修补工作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在困境中仍能保持温暖他人之心的人的赞美。最后两句“时艰衮职应多阙,冷落江湖愧负恩”,则将个人境遇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表达了在艰难时世,自己虽身处江湖却无法尽职尽责的愧疚,以及对恩惠的深深感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既体现了生活的真实,又寓含了深沉的人生哲理,展现了丘逢甲深厚的家国情怀。
丘逢甲
1810首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猜您喜欢
独游南静川
宋·王禹偁
高车岭上无人见,南静川中信马行。多谢仙娥相管顾,远擎松雪助诗情。
感寓二首(其一)
元·曹之谦
中林有幽兰,罗生杂众草。地僻人不知,芬芳空自好。严霜凋古木,岁晚难独保。愿充君子佩,探撷尚未早。安得清风来,吹香出林表。
和荅诗十首(其七)和松树
唐·白居易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此.....
岁暮怀人(其二十)
清·黄景仁
乌丝阑格鼠须描,爱我新诗手自抄。莫怪年来抛韵语,此生无分比文箫。
乙未除夕有以守岁烛相饷戏占
明末清初·彭孙贻
绛蜡携相赠,空亝暝色开。不知残腊尽,止觉寸心灰。刻句吟难就,追游兴未回。灯花应解笑,此夕鬓丝催。
四用韵(其七)
宋末元初·杨公远
捲起黄紬被,何消道放衙。瓦盆常贮酒,雪水旋煎茶。但得诗联稳,从教竹屋斜。助侬高兴处,索笑共梅花。
与李唐谷话旧
明·黄公辅
重逢旅邸喜披襟,十四年来共此心。老我头颅雪鬓改,凭君樽酒夜谈深。裘裾袄袭春风照,帘影光横斗气侵。移席看灯酣还醒,总因吾道重球琳。
献岁书情
唐·裴夷直
白发添双鬓,空宫又一年。音书鸿不到,梦寐兔空悬。地远星辰侧,天高雨露偏。圣期知有感,云海漫相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