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怀古
忧民
记梦
山水
战争
怀旧
秋节
民生

译文

战乱之中一曲悲歌,引得无数眼泪纷纷洒落。尘世间的风霜,使得年轻男子陷入困境。
百姓忧愁不已,编造出黄天之说来。虽然年年收成似乎良好,但荒凉的大地仍然如昔。
权贵们(七贵五侯)金穴中富得流油,而边疆的战事却使得铁车忙碌不已。
我这个老生苦记着文忠的教诲,内心充满忧虑,恐怕中原地区会遭受鹫章的侵扰。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丘逢甲的《岁暮杂感(其六)》,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动荡、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首句“一曲升平泪万行”以悲凉的调子描绘出看似歌舞升平的表面下隐藏的泪水,暗示了社会的不和谐与人们的苦难。接下来,“风尘戎马厄潜郎”形象地描述战乱带来的艰难,将主人公置于险境。“民愁竞造黄天说,岁熟如逢赤地荒”两句进一步揭示百姓的困苦,即使年成丰收,人们的生活依然如同面临荒年一般艰难。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强化了人民生活的艰辛。“七贵五侯金穴富”揭露权贵们的奢华,与普通民众的困苦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社会的贫富悬殊。最后,“白山黑水铁车忙”描绘出繁忙的生产和战争机器,而“老生苦记文忠语,多恐中原见鹫章”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教训的记忆,担忧国家再次陷入战乱,用“鹫章”象征战乱的残酷和灾难。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晚清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民生的疾苦,体现了丘逢甲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丘逢甲

1810首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猜您喜欢

饮伯山家因留宿
宋·陆游
小醉悠然不作酲,断云飞尽却成晴。月生檐外见帘影,风下城头闻角声。岸帻莎庭便发冷,酌泉桐井觉魂清。鸡号忽报明星上,梦破虚皇白玉京。
孟徵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次韵(其二)
清·丘逢甲
楼台高占好林峦,曾写春愁此倚栏。云物与时同变换,文章有泪下孤寒。百年人事悲丝染,四海风尘把剑看。休被故山猿鹤笑,罗浮归访葛洪丹。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宋·苏辙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唐·杜甫
北池云水阔,华馆辟秋风。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采菱寒刺上,蹋藕野泥中。素楫分曹往,金盘小径通。萋萋露草碧,片片晚旗红。杯酒沾津吏,衣裳与钓翁。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摇.....
杖锡寺
宋末元初·戴表元
仙草漫漫路不分,钟鱼那许外间闻。凉天九月已飞雪,晴日西山犹带云。火后客誇新屋样,兵前僧惜旧碑文。藤湖只去招提顶,见说滮田可种耘。
旅馆秋日怀旧隐(其二)
明·萧端蒙
此日东篱菊放时,故人怀我正裁诗。玄晖疑有春池梦,潘岳应多秋兴词。汐落沧洲鲳鳜晚,霜寒梅岭橘橙迟。遥思清夜山阳会,玉笛声残月未移。
感怀
元末明初·朱希晦
自笑颓然一老翁,十年奔走鬓飞蓬。中原虎斗干戈满,四海人忧杼轴空。葛亮平生恢复计,汾阳材略中兴功。何当远望舂陵郭,佳气朝来正郁葱。
寄寿太宰杨公三首(其三)
明·唐伯元
总为社稷爱苍生,疏懒猥承国士名。一饭只今谁吐哺,三台此日望调羹。歌残白雪何人和,眼看黄河几度清。惟有祥光南极外,夜深长拱帝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