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
光
寺
晚
眺
(
其
一
)
般
若
台
荒
噪
暮
鸦
,
香
炉
峰
冷
挂
残
霞
。
夕
阳
尽
作
燕
支
色
,
染
出
秋
林
树
树
花
。
写景
写山
写秋
写晚霞
写鸟
山水
译文
般若台四周静寂无声,只见傍晚的乌鸦发出喧闹声。香炉峰上冷清清的,残霞挂在山峰上。
夕阳如胭脂般色彩斑斓,染遍了秋天的林子,让每棵树都绽放出花一样的颜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灵光寺周边的荒凉而静谧的画面。"般若台荒噪暮鸦"一句,通过"般若台"这一佛教圣地的衰败和"暮鸦"的嘈杂声,传达出一种历史沧桑感与自然界的宁静形成对比。"香炉峰冷挂残霞"则写出了夕阳余晖映照在香炉峰上,山峰冷峻,仅存些许残霞,渲染出一种凄美的氛围。"夕阳尽作燕支色"运用比喻,将夕阳的余晖比作女子脸颊上的胭脂,生动地表现出夕阳的红艳色彩,同时也暗示了秋天的到来。"染出秋林树树花"进一步描绘了这如画的景色,夕阳的余晖仿佛给每棵树都染上了花朵般的色彩,增添了秋日的斑斓。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灵光寺傍晚的景象,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自然的绚丽,展现了丘逢甲独特的艺术风格。
丘逢甲
1810首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和赵茂州即事六首(其三)
宋·郭印
人事都无喜宴安,懒于喧处竞追攀。惊残午梦风推户,压尽炎威雪满山。无主岩花时解笑,近人林鸟亦知还。应怜朝市区区者,方寸何曾顷刻闲。
咸阳逄卜师颜照磨
明·殷奎
故人已别十年过,衰鬓相逢半已皤。共挽客衣怜道路,又持使节傍关河。归来西掖清光近,坐对南山爽气多。庭下鸟啼人吏散,紫薇花发柰君何。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