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
杪
黄
眉
房
招
集
寺
寓
观
剧
时
予
将
同
黄
子
之
海
陵
六
代
荒
烟
翳
夕
阳
,
为
听
笳
鼓
转
思
乡
。
夜
寒
如
坐
黄
沙
月
,
烛
暖
能
销
碧
瓦
霜
。
良
友
晓
来
犹
对
酒
,
榜
人
门
外
早
催
装
。
云
浮
天
地
同
羁
泊
,
又
逐
江
头
雁
几
行
。
写景
思乡
观剧
夜寒
抒情
秋节
羁泊
写雪
译文
六朝时代的荒芜之地,被夕阳笼罩,听着远方传来的笳鼓声,不禁让人思念起家乡。
夜里的寒气仿佛让人坐在了黄沙和月光的交汇处,而烛光却能驱散碧瓦上的霜。
好友在清晨时分还与我相对饮酒,而船夫却早早地在门外催促着装船启程。
云朵在天地间漂泊,如同我一样,又像是在追逐江头飞行的雁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苍凉而富有情感的画面。首句“六代荒烟翳夕阳”以“六代”泛指历史上的多个朝代,通过“荒烟”和“翳夕阳”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和时间流逝的氛围。接着,“为听笳鼓转思乡”一句,由景入情,表达了诗人因听到古代乐器笳鼓声而引发的思乡之情,情感深沉。“夜寒如坐黄沙月,烛暖能销碧瓦霜”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夜寒与烛暖形成鲜明对比,黄沙月与碧瓦霜也构成视觉上的反差,既描绘了夜晚的寒冷,又突出了室内温暖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冷暖交织的意境。“良友晓来犹对酒,榜人门外早催装”则转向对朋友相聚的描写,早晨好友们还在饮酒畅谈,而门外的船夫却早早地催促着准备启程,暗示着离别即将到来,增添了诗中的离愁别绪。最后,“云浮天地同羁泊,又逐江头雁几行”以自然景象收尾,云在天空中漂浮,仿佛与天地一同漂泊,而江边的大雁成行,象征着迁徙与离散。这两句不仅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还赋予了画面以动态美和深远的寓意,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友情的珍惜,以及面对离别的无奈与期待,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猜您喜欢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山中冬夜
唐·张乔
寒叶风摇尽,空林鸟宿稀。涧冰妨鹿饮,山雪阻僧归。夜坐尘心定,长吟语力微。人间去多事,何处梦柴扉。
雪作儿童以衣袖盛之如柳花状
宋·朱翌
六花几岁不来南,大似优昙欲遇难。瓦响急倾鲛鮹颗,袖宽先得柳花团。莫忧荔子明年少,已是梅英向腊残。骨冷魂清北风里,更临江槛俯惊湍。
题王煮石推篷图
元末明初·钱宰
粲粲晴林截素霓,梦回何处觅新题。画檐压槛江南屋,短棹推篷雪后溪。落月欲分花上下,春风不隔树高低。何当一见冰霜表,放棹孤山烟水西。
岁晏同左生作
唐·韦庄
岁暮乡关远,天涯手重携。雪埋江树短,云压夜城低。宝瑟湘灵怨,清砧杜魄啼。不须临皎镜,年长易凄凄。
中秋无月
明·王越
年年遇着中秋节,活计虽贫强自欢。不似今年贫得甚,倚栏无个月明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