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抒情
秋天景色
怀古哲理
月夜情感
抒情

译文

幽静的小路在晚风中显得有些迟缓,我敞开衣襟痴痴地等待着月亮的出现。
独自坐在亭子里,每天都能得到清净的嬉戏和享受。
在这个休夏的季节里,我听到了西竺(可能指佛教或某地)的声音,同时也想到了周朝的孔子和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藕丝虽然细软,却并非用来束缚的;灰烬和枯枝又何须在意其存在或消亡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静谧的场景,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小竹林中,微风轻拂,他敞开衣襟,沉醉于月光之中,显得痴迷而闲适。"亭亭有独坐"形象地刻画出诗人孤独而悠然的姿态,"夕夕得清嬉"则表达了他对这种清静时光的喜爱与享受。诗中借"休夏闻西竺"暗指夏日的宁静,如同佛教中的西方极乐世界,而"衰周栖仲尼"则是以孔子寓言,寓意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智慧与内心的安宁。最后两句"藕丝非系缚,灰槁亦奚为"进一步深化主题,比喻人的心境如藕丝般自由,不受外物束缚,即使身处困境,也无需过于执着,心境的平和才是最重要的。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王夫之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

王夫之

1514首
又号夕堂。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