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鸿
写景
秋天
咏物
抒情
咏霜
思乡
佳节
婉约
抒情写景

译文

在深秋的时节,芦花被风吹起,吹散了天上的露水。
一位穿着六铢仙袂的新衣的女子,轻盈地舞蹈着,仿佛剪下了无数冰丝。
她翩翩起舞的样子,却让月亮中的嫦娥心生嫉妒。她想让这位女子留下。
晴天似乎也在悄悄观察着她,用轻柔的云彩传递温暖。忽然之间,似乎催促她离开了。
可是有谁想到,那些藏在暗壁上的蟋蟀也在独自哭泣呢?他们遥遥向那征鸿低声倾诉自己的情感。
那些因月色朦胧而形成的沙野景象显得格外朦胧。难认的是那些曾因香味浓郁而被赞赏的香草现在到底藏在哪里。春天已经错过,无法再回来。
然而,却早早地让杜鹃啼叫着血泪,沾满了江边的树木。夜晚的烟雾笼罩住了周围,也无法掩盖她的泪水。
难道就不如明朝吗?天色虽低但仍然充满淡淡的光芒,纷纷散落为疏散的雨点。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深秋时节芦花飘飞,露珠被风吹散的景象,如同仙子的轻纱被裁剪,冰丝般纤细。词中通过“素娥镜里深相妒”表达了对霜的赞美,仿佛霜是仙女的化身,轻盈而引人注目。然而,随着晴空和暖云的到来,霜被迫消散,如同征鸿远去,让人心生惋惜。词人感叹,此刻墙角的秋虫正在低声哀鸣,它们向远方的雁群倾诉着对春天错过的遗憾,而那曾盛开的白蘋花香也已难觅踪迹。最后,词以霜在黄昏烟霭中的消散结束,不如期待明日清晨,阳光微弱,霜化为稀疏的秋雨,带来一种淡淡的离别之美。整首词寓情于景,展现了深秋霜的韵致与诗人的情感寄托。

王夫之

1514首
又号夕堂。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益公道人相见信安道温陵旧游出示近诗因次其韵(其一)
宋·朱熹
别来几度见归鸿,岁月悠悠一梦中。莫道相望湖海阔,争知千里不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