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甘
蔗
生
遣
兴
诗
次
韵
而
和
之
七
十
六
首
(
其
三
十
二
)
一
瓠
被
嗔
五
鹿
角
,
卫
公
吃
打
大
臣
袍
。
新
寒
改
样
酸
垂
足
,
宿
痞
生
根
病
在
膏
。
六
鹢
退
飞
争
熠
耀
,
孤
禽
重
过
酷
啁
嘲
。
藕
丝
大
展
脩
罗
殿
,
款
款
蜻
蜓
旁
叶
逃
。
抒情
怀古
动物
大雁
写景
疾病
健康
边塞
写风
山水
译文
因为一个瓠瓜而发怒,卫公因此打了大臣一记耳光。
新发的寒冷使双足酸软无力,老病之根在膏肓处生长。
六只鹰鸢飞翔时相互争辉夺目,一只孤独的禽鸟再次经过时受到了猛烈的嘲笑。
莲藕的丝状物在脩罗殿中大展华彩,轻轻飞舞的蜻蜓躲到了旁边的小叶后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奇特而生动的画面,以甘蔗生长为引子,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世态的观察。首句“一瓠被嗔五鹿角”,将甘蔗比作葫芦,暗示其生长迅速,可能因过于茂盛而引发他人嫉妒或不满,如同五鹿角般惹人非议。次句“卫公吃打大臣袍”则借用了历史典故,卫公指卫青,这里暗指甘蔗的生长让某些官员感到不安,甚至可能遭受打压。第三句“新寒改样酸垂足”,通过“新寒”和“酸垂足”形象地写出甘蔗在寒冷中仍顽强生长,但可能因为环境艰难而显得有些凄凉。第四句“宿痞生根病在膏”进一步揭示了甘蔗生长的不易,比喻其根部可能遭遇病虫害,处境堪忧。第五、六句“六鹢退飞争熠耀,孤禽重过酷啁嘲”,运用了象征手法,鹢鸟退飞可能象征着甘蔗的生长受到阻碍,而孤禽的嘲笑则反映了周围环境的冷漠和不理解。第七句“藕丝大展脩罗殿”,藕丝喻指甘蔗坚韧的茎秆,而“脩罗殿”则暗示其在困境中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最后一句“款款蜻蜓旁叶逃”,蜻蜓选择在甘蔗叶旁停留,可能是对甘蔗的欣赏,也暗示了诗人对甘蔗虽遭困苦但仍保持生机的赞赏。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生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百态的独特见解。
王夫之
1514首
又号夕堂。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猜您喜欢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子初全溪作
唐·李商隐
全溪不可到,况复尽馀醅。汉苑生春水,昆池换劫灰。战蒲知雁唼,皱月觉鱼来。清兴恭闻命,言诗未敢回。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巡边宿岩昌驿
明·王云凤
病馀强起一巡边,古驿无人但野烟。药裹自煎红榾柮,茶铛还汲碧潺湲。波涛声送床边雨,星斗光悬屋里天。欲吊忠魂何处冢,空留名姓自山川。
后雁字十九首(其八)
明末清初·王夫之
耻化顽仙羽,新宫待尔题。河山双划断,物论片言齐。脉望徒吞字,蟾蜍未映迷。寒陵劳坐卧,极目去踪低。
浣溪沙(其六)赋清虚
宋·辛弃疾
强欲加餐竟未佳。只宜长伴病僧斋。心似风吹香篆过,也无灰。山上朝来云出岫,随风一去未曾回。次第前村行雨了,合归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