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物抒情
咏物
写花
菊花
读书
秋天
情感
友情
赞美
田园

译文

故人常谈那菊花枕,宛如饮下冰冷的药丸和月下佳酿。
秋水般的双眸明亮如炬,位列青囊医书之首。
狂风在江上吹拂着芦苇,这样的景色往往让人联想到嵇康和阮籍的家中。
闭门苦读二十年,眼睛因此受损,生出了空白的幻象。
在建阳城内小写箸头字,残烛灯火下乱窜的虫鱼跳跃。
石渠中的文字大如斗,但考场上的岁月却又不时失意。
回到南山的青草边,四处都是种植菊花的田地。
手提长筐走向山间小路,一次就能收获三百斛的菊花。
昨天刚从昏睡中醒来,解开屋檐下的字帖阅读。
才发现这种奇妙的物品是通神的良药,其他所有药物都可以被丢弃了。

赏析

这首宋诗《奉题林稚春菊花枕子歌》由林亦之所作,描绘了一幅与菊花相关的生活画面。诗人首先赞美了故人所赠的菊花枕,将其比作冰丸月下饮用,形象生动,暗示其清凉宜人。接着,他描述枕头上菊花的明亮,仿佛出自青囊中的上品,寓意其品质高洁。诗人进一步联想到了嵇康和阮籍这样的名士,他们家中也有这样的菊花,暗示菊花枕的高雅与隐逸之气。接下来,诗人通过自身经历,表达了读书多年眼睛受损的感受,而菊花枕在此时显得尤为珍贵,能带来视觉上的宁静。诗中还提及了建阳小作的筷子头书,以及深夜灯火下读书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知识的追求。然而,生活并不总如意,石渠文字虽大,但科举之路坎坷。最后,诗人转而寄情于南山的菊花田,亲自采摘,体验自然的乐趣,并在昏睡前阅读檐头的小字,感叹菊花枕带来的精神慰藉,认为它是超越药物的妙物,值得珍藏。整首诗以菊花枕为线索,穿插了个人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慨,展现出诗人对菊花的深厚情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猜您喜欢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杂诗三首(其一)
元·傅若金
植兰弥九畹,种菊被三径。幽芳固殊姿,馨德良可并。搴兰以为美,餐菊以资命。眷言理芜秽,恒使枝叶净。芜秽苦易侵,枝叶苦不盛。岂无桃与李,贵此谐野性。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又赠上人(其三)
宋·周南
橙橘青时最有香,包山架后两番霜。上人梦里营诗思,比似看经僧更忙。
乳源出水岩采雪花赠高士周孝廉诩
明末清初·屈大均
乳山多异卉,岁晏发寒林。不作冰霜色,谁知草木心。幽香盈石室,素影傍瑶琴。迟暮吾何惜,凭将答所钦。
次韵费茂和风月亭新成
宋·周紫芝
十室熙熙俗自恬,令君岂弟不多严。簿书遣吏且堆案,风月撩人时到檐。剩种幽花无限好,满倾春酒十分甜。何劳结屋深防客,清节如君有底嫌。
酬朱孔年惠菊(其二)
明·林俊
柴桑归爱一身轻,中路黄花到眼明。不见芙蓉见秋水,最难摹索是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