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
使
山水
咏物
怀古
记事
景物
环境
书法

译文

扶桑茧纸被冻云覆盖,看起来像符号但不是真正的符号,字也不是真正的字。
这件物品横有三尺,纵有一寻那么长,腰间带着七把剑,旁边插着一根槊。
险峻的关隘百丈高,悬崖陡峭,江水声潺潺,响彻云霄。
沿着江水上下,溪水流向交错,静卧的石头上覆盖着青苔,显得十分翠绿。
夏天洪水上涨时,能困住鱼群,使其涎黏不得动弹;清晨的钟声响起,能使乌鸦避让。
中央部分像镜子一样平整,据说是道陵亲手刻画的记号。
这里已经没有樵夫和村民的踪迹,渔夫和钓客也很少出现。那些登登的响声,可能是强行罗列的装饰发出的。
高大的旌旗使山鬼惊惧,仪仗队垂下的旒珠惊动了神灵。
文字繁复难懂,像乱麻一般纠结,篆书写得粗犷豪放,诵读的人会被钳制住,写的人感到畏惧。
堂楣高悬,光辉照耀如日星,这是为男子准备的佩饰,也是留下的美好记忆。
经历了水火和阴阳的千年沉沦,命运被无子所制。
这件宝物或许应该从邻郡传来的五斗米道中流传而来,或者从前朝的三丰道长那里传承而来。
青蛇无袖而来,呵斥着什么,然后化入苍色的纹理中,显露出真正的气息。
如同罗浮山的竹叶一般奇妙,如此环奇古怪的事物再也没有第二个了。
这难道是汉朝丞相筹笔时的遗留?暗中刻下仙人的铭文,巧妙地展示出来。
木牛铜釜随着余烬烟雾消失,只有一卷书镇压着赑屃。叫来童子仔细检查并牢记下来,不要让火熏和日晒。
五雷劈裂黄石飞散,暂且把《阴符》放在枕函中秘藏起来。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吴省钦的《石符拓本》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古老的画卷。首句“扶桑茧纸冻云坠”以奇特的意象开篇,暗示拓本材质独特,如同来自神话中的扶桑树皮,纸上云彩冻结,增添了神秘感。接下来的诗句通过“七剑在腰一槊植”形象地描绘了符篆的线条繁复,犹如利剑排列,富有力度。诗中“严关百丈厓陡悬”描绘了拓本上的图案深邃而险峻,仿佛出自陡峭崖壁。随着画面的推进,“堂楣高揭辉日星”则展现出拓本的庄重和尊贵,暗示其可能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诗人还提及“阴阳水火千劫沈”,强调其历经沧桑,寓意深厚。最后,诗人将石符视为古代智慧的象征,可能是汉相的遗物,甚至可能与仙人有关。他提醒后人要妥善保管,以免损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拓本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宿松树塘
清·和瑛
苍松傲雪青霄上,六尺方床对松放。清秋月照松间雪,雪月交光松心壮。四时盘错不改柯,夭矫虬龙茁无恙。忆自天戈西北指,大木斯拔疾雷将。旦旦伐之四十年,梁栋尽供都料匠。赖有相传不.....
寄题兰陵郡斋梅露堂
宋·曾协
兰陵为郡更齐梁,地望卓荦闻四方。清班诜诜储材良,相踵往佩太守章。宪公遗爱初未忘,当时瑞露今名堂。于兹辽辽几星霜,此邦复得尚书郎。政似古人天降祥,揭榜华屋遥相望。使君燕寝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