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游
萧
氏
园
(
其
二
)
野
霭
横
兰
径
,
泉
声
落
草
堂
。
丈
夫
修
雁
缴
,
童
子
护
鱼
梁
。
钓
弋
亦
堪
老
,
风
尘
缘
底
忙
。
淹
留
不
忍
去
,
日
色
晚
苍
苍
。
写景
田园
抒情
情感
秋节
佳节
日暮
留别
译文
野外朦胧的雾气弥漫在兰花的小路上,泉水声从草丛中传到草堂里。
大丈夫在修理雁塔,小孩子在保护着鱼梁。
钓鱼或游荡也能过完一生,世事纷扰究竟为何忙忙碌碌。
留恋此地不忍离去,直到夕阳西下,天色渐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造访萧氏园的情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园中生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感慨。首句“野霭横兰径”,描绘了园中小径上弥漫着一层淡淡的雾气,仿佛给整个园子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氛围。接着,“泉声落草堂”一句,以泉水潺潺的声响衬托出草堂的宁静,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在耳边轻轻响起,让人心旷神怡。“丈夫修雁缴,童子护鱼梁”两句,通过描述园中成年男子制作射雁的箭矢和孩童守护鱼塘的情景,展现了园内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暗示了园主对自然与生活的尊重与热爱。“钓弋亦堪老,风尘缘底忙”则表达了诗人对园中悠闲生活的羡慕与向往,认为在这里垂钓或弋射足以度过一生,远离世俗的纷扰与忙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最后,“淹留不忍去,日色晚苍苍”两句,点明了诗人不愿离开的原因——园中的美景与宁静让他流连忘返,直到夕阳西下,天色渐暗,仍不舍离去。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园中生活的喜爱,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园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薛蕙
667首
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