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
离别
亲情
道路漫长

译文

十五岁出门远行,父母在堂中哭泣。
二十岁出门远行,妻子空房独自悲泣。
三十岁出门远行,儿女牵扯着我的衣裳。
出门已觉生活艰辛,更何况路程还那么长。
路途有三万里长,家乡却已遥不可见。
金饰装饰着马头,青丝系着马缰。
此后我将继续前行,离开家乡不再徘徊。
上堂辞别父母,父母忧愁未尽。
进入房间告别妻子,妻子悲伤得肠子都断了。
出门告别儿女,儿女询问我要带什么行李。
这次离别有三万里远,远方的路途如此迷茫。
黄河上没有船只可以渡我过去,深山之中又有虎狼出没。
在远方与世隔绝之地无法通信,又有谁会知道我是生是死呢?
为什么在家里不享受快乐生活呢?非要让自己奔波在这漫长的路上。

赏析

这首清代李佳的《出门行》描绘了主人公从十五岁到三十岁的出门远行过程,以及与家人分别时的深深不舍和担忧。诗中通过年龄的增长和家庭成员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亲情的深厚和离别的痛苦。十五岁出门,父母在堂前哭泣;二十岁出门,妻子在家空房悲泣;三十岁出门,儿女牵衣表达依恋。诗人以“黄金络马头,青丝为马缰”形象地描绘了出行的华丽场景,但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主人公深知路途遥远,三万里之外难以再见故乡,沿途黄河无舟、深山有虎狼,通信受阻,生死难料。他劝告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要再犹豫彷徨。离别时,上堂对父母的愁绪未消,入房面对妻子儿女的断肠之痛,儿女们询问归期,更显离别的凄凉。最后,诗人感慨在家为何不乐,却沉溺于这漫长的道路,表达了对安逸生活的怀念和对未知命运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古代游子离家远行的辛酸与无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