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
园
杂
咏
童
子
频
呼
艇
,
初
疑
是
辋
川
。
岩
危
松
月
堕
,
坞
隐
竹
风
偏
。
怪
石
藏
幽
树
,
閒
亭
泻
曲
泉
。
桃
源
几
欲
误
,
图
画
足
流
连
。
写景
山水
咏物
赞美
桃源
花
秋天
闲情
译文
童子不断呼唤着船只,最初我还以为是辋川(古地名)的风光。
岩壁上,松树上的月亮落下,陡峭的山坞里,竹风有些偏向。
奇形怪状的石头隐藏在幽深的树丛中,而空旷的亭子里,清澈的泉水流淌下来。
这里如同世外桃源,差点误入其中,眼前的景象美得就像一幅画作,让人流连忘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田园画卷。诗人陆鏊以细腻的笔触,将湛园的景致一一展现。首句“童子频呼艇,初疑是辋川”便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仿佛孩童的欢声笑语唤醒了沉睡的山水,让人联想到王维笔下的辋川之景,引人遐想。接着,“岩危松月堕,坞隐竹风偏”,这两句描绘了山岩险峻,松林间月光洒落的情景,以及竹林深处微风吹拂的静谧。通过“堕”和“偏”这两个字,不仅形象地表现了月光与风的动态美,也暗示了环境的隐蔽与独特。“怪石藏幽树,閒亭泻曲泉”则进一步展现了园中自然景观的丰富与和谐。怪石与幽树相映成趣,闲亭与曲泉相互衬托,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和谐统一的画面。最后,“桃源几欲误,图画足流连”两句,以桃源的典故,表达了对湛园美景的深深迷恋与向往。这里的“几欲误”并非指迷失方向,而是形容诗人几乎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忘记了时间,想要长久停留。整首诗通过对湛园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