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夜
忆
弟
(
其
二
)
未
了
向
平
愿
,
难
谋
阳
羡
田
。
联
床
曾
有
约
,
共
被
是
何
年
。
草
色
荣
枯
感
,
萍
踪
聚
散
缘
。
南
楼
闻
雁
唳
,
倚
枕
不
成
眠
。
秋景
思乡
怀人
抒情
离别
季节变化
译文
我的愿尚未实现,又怎么能谋求在阳羡(古地名)的田地?
曾经有约定要同床共枕,但那是什么时候呢?
草色的荣枯让人感慨,人生聚散无常却也与命运有关。
在南楼听到大雁的叫声,靠着枕头无法入睡。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陈存懋的《秋夜忆弟(其二)》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弟弟的深深思念和未能实现的愿望。首句“未了向平愿”暗示了诗人或许有未能达成的心愿,可能是对家庭团聚或事业顺利的期盼。接着,“难谋阳羡田”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现实中难以实现。“联床曾有约,共被是何年”回忆起兄弟间共享的亲密时光,尤其是那些共枕而眠的日子,流露出对往昔温馨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草色荣枯感”进一步抒发对季节更迭、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暗含着对弟弟的牵挂。“萍踪聚散缘”以浮萍比喻兄弟俩的聚散不定,强调命运的无常和对弟弟未来去向的担忧。最后,“南楼闻雁唳,倚枕不成眠”描绘出诗人夜晚独坐南楼,听到雁鸣,思绪万千,无法入眠的画面,充分展现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寄容廷恂(其一)
明·何绛
永夜怀人独不眠,秋风吹上小窗前。银河岁岁无清浅,书札须将寄客船。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