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使
西
写景抒情
边塞行役
哲理抒情
黄河咏叹
读书颂德
自然
春天景象
写雪
写景抒情
边塞行役
哲理抒情
黄河咏叹
读书颂德
春天景象
写雪

译文

1、我奉命出使,谈论经典,单车上路,向西进入关口。
2、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我如同在牛口之下挑选,所得到的士人都是凤毛麟角般的优秀。
3、我的名声如白雪般纯净,使千人失色;我的行程如黄河般万里滔滔,回归故里。
4、现在我所处的地位高卧云中,仍然不减当年商山四皓的风采。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春日闲居(其五)》。诗中描绘了诗人奉命出使、谈论经典后,独自驾车西行进入关隘的情景。他在这次行程中选拔人才,发现了一位杰出的士子,如同在凤毛麟角中找到了珍宝。诗中以“白雪千人失”比喻众多人才的错过,而“黄河万里还”则象征着诗人历经长途跋涉,最终返回。最后两句“即今高卧处,犹不减商山”,表达了诗人虽已归隐,但其才华与影响力依旧超越了古代的隐士商山四皓,寓意着他的智慧和贡献将永垂不朽。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人才选拔的重视以及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李攀龙

1426首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