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抒情
友情
春景
冬雪
节令
春来
同病相依
歌交流
豪放情感

译文

今日何时,我们携手相聚,高高的书房里雨雪交加,一片清新。
你的诗歌才华如此耀眼,而我的酒量却随你尽情流淌,纵横自如。
尽管我们都有病在身,但我们并没有因此改变彼此的交往态度,而是相互依靠,这并非世俗之情。
春天到来之际,你向渤海地区发出征召之音,陈述你引导王生的人生之策。

赏析

此诗《阁夜示茂秦(其四)》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阁楼中共度寒夜的情景。诗中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首句“把袂今何夕”,以动作开篇,仿佛两人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却不知今夜为何时相聚,营造出一种既温馨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高斋雨雪清”一句,将场景置于一个高雅的书房之中,窗外飘落着雪花,室内环境显得格外清新宁静,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诗才君矍铄,酒兴我从横”两句,直接点出了两人之间的关系——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另一位则在饮酒上放纵不羁。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各自的性格特点,也暗示了他们在精神世界中的互补与共鸣。“同病无交态,相依岂世情”则是情感的深化,表达了在共同面对生活困境或内心痛苦时,彼此之间超越了世俗情感的深厚友谊。这里的“同病”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疾病,更涵盖了心灵上的共鸣与理解。最后,“春来徵渤海,陈对引王生”两句,似乎预示着未来的希望与变化。渤海,古代指黄海,此处可能象征着远方或未知的未来;而“陈对引王生”则可能是引用典故,暗含着对友情、知识交流或人生旅途的期待与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在逆境中寻求精神慰藉的渴望。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深沉,体现了李攀龙作为明代著名文学家的独特艺术风格。

李攀龙

1426首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猜您喜欢

次韵酬沈雨若见寄
明·李流芳
寥落花间一草堂,喜看舟楫到江乡。春潮送客浑无信,寒菊怀人尚有香。十五松斋容啸傲,三千尘路费商量。凭君莫问行藏意,世事于今正渺茫。
和袁子才新春见赠
清·尹继善
桃源咫尺谪仙人,春浪初生递锦鳞。爆竹声中消短鬓,梅花香里著间身。云归野岫光何淡,雪霁平林景更新。每有诗成先寄我,老来笔墨转相亲。
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今之置第乃获旧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叹咏不足辄献此诗
唐·杜牧
旅馆当年葺,公才此日论。林繁轻竹祖,树暗惜桐孙。鍊药藏金鼎,疏泉陷石盆。散科松有节,深薙草无根。龙卧池犹在,莺迁谷尚存。昔为扬子宅,今是李膺门。积学萤尝聚,微词凤早吞。百.....
小梅花
清末近现代初·汪东
探天窟。凿山骨。五丁见之应愁绝。颊添豪。笔如刀。一时狡狯,造物惊儿曹。飞鸿飘泊随迁客。泥上偶然留爪迹。爪痕留。客心忧。明日西东,谁能更相谋。春明路。旧游处。槐堂一笑携茫父.....
和范都官述怀
宋·赵抃
人为閒郡我为荣,僚友多欢事少生。诗里江山今共乐,籍中龙虎旧传名。逢时自可青云致,喜老休将白发轻。垂世功名期力到,上方求治急材英。
昼夜乐
唐末宋初·无名氏
一阳生后风光好。百花瘁,群木槁。南枝探暖欺寒,嘉卉争先占早。晓来风送清香杳。映园林、报春来到。素艳自超群,似姑射容貌。画堂开宴邀朋友,赏琼英,同欢笑。陇头寄信丁宁,楼上新.....
木兰花慢·春来又将北游,赋别海上二三知友
清末近现代初·张尔田
素弦尘挂壁,又弹指,作离声。叹海燕春来,江南代北,两地逢迎。兴亡事,天不管,便铜人、无泪也堪倾。黯黯衰兰古道,离离芳草长汀。神京。回首暮云平。慷慨重行行。问结客幽并,高生.....
寄雷隐上人
元·黄镇成
最忆高人住翠微,万岩千岫雪消时。林阶月在行香早,石屋云多出定迟。栖树有僧留听法,看泉无客和题诗。松关不锁容相叩,定觅春山食紫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