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蒸
万
顷
看
同
缟
,
凭
云
降
复
升
。
到
江
知
是
水
,
近
日
不
成
冰
。
花
落
疑
春
妒
,
光
流
向
夕
澄
。
江
寒
人
欲
暮
,
皓
皓
自
千
层
。
写景
冬景
自然咏物
水景
时间变化
情感表达
抒情
译文
整片望去白茫茫,云卷云舒又复现。
落向江面才知是水,近日无法结冰定格。
花朵凋落,莫非是春天嫉妒;光线流动向夜晚逐渐澄明。
江水寒冷天色将晚,月色皎洁映衬着层层清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面在不同光线与天气条件下的美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和谐。首句“万顷看同缟”以“缟”字形容江面在特定光线下的洁白与广阔,仿佛一片无垠的白绸,形象地展示了江面的浩瀚与纯净。接下来,“凭云降复升”则描绘了云彩在江面上的动态变化,云随风动,时隐时现,赋予画面以生动感。“到江知是水,近日不成冰”两句,通过对比日光与江水的关系,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现象的变化。阳光照射下,江水虽清澈却未结冰,体现了自然界中水的特性与季节的更替。“花落疑春妒,光流向夕澄”则进一步描绘了江面在夕阳余晖下的美丽景象。落花飘零,似乎春天在嫉妒这美景;而光线则随着夕阳的西沉,逐渐变得清澈明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最后,“江寒人欲暮,皓皓自千层”总结了整个画面的意境。江面在寒意中显得更加宁静,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而江水在月光下泛起层层波光,展现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美。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猜您喜欢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詶僧
唐·吴融
玉堂全不限常朝,卧待重城宿雾销。翻忆故山深雪里,满炉枯柏带烟烧。
习池晨起
唐·皮日休
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开。茭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杯。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
岁晏同左生作
唐·韦庄
岁暮乡关远,天涯手重携。雪埋江树短,云压夜城低。宝瑟湘灵怨,清砧杜魄啼。不须临皎镜,年长易凄凄。
闲园即事寄暕公
唐·司空曙
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柴门客去残阳在,药圃虫喧秋雨频。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深山兰若何时到,羡与闲云作四邻。
幽居五首(其一)
明·金大舆
篱落豆花满,阶除苍藓多。微云翻早雁,轻雨滴寒莎。负手看青竹,牵衣爱绿萝。萧条扬子宅,独酌有长歌。
初晴落景
隋末唐初·李世民
晚霞聊自怡,初晴弥可喜。日晃百花色,风动千林翠。池鱼跃不同,园鸟声还异。寄言博通者,知予物外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