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耀
写景
地点
端午节
山水
夏日
情感
亲情
竹子
动物
龙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时人们在江边观看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首句“盈盈箫鼓满江潮”以“盈盈”形容箫鼓声的悠扬,与“满江潮”相呼应,营造出节日的喜庆氛围。接着“猎猎旌旗耀汉霄”一句,通过“猎猎”和“耀”字,生动地展现了旗帜在空中飘扬、照亮天空的壮观景象。“共著越罗看竞渡”写出了人们穿着华丽的越罗衣裳,一同观赏龙舟比赛的情景,体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而“四飞楚曲信兰桡”则通过“四飞”和“信兰桡”(指划船的动作),描绘了龙舟在水面上快速前进的动态画面,同时暗示了楚国的音乐与划船技艺的结合。接下来,“倾阳葵萼迷蘩草”运用拟人手法,将向日葵的花盘比作太阳,描绘了阳光照耀下葵花盛开的景象,与“蘩草”(一种草本植物)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色彩。“带醉芙蓉乱柳条”则通过“醉”字,形象地表现了荷花在微风中摇曳的姿态,与“乱柳条”形成和谐的画面,展现出端午节的自然美景。最后,“就里逃虚观自在,竹阴篱落小溪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竹林的阴凉、篱笆旁的小溪桥,构成了一幅宁静、安逸的乡村风光,与前面热闹的竞渡场面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还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魅力。

猜您喜欢

暮秋由一面山之金州长甸铺作(其六)
清·多隆阿
闻鸡复命驾,早渡碧流河。再行三五里,村小枕山阿。桥横东西涧,场筑南北坡。老农呼岁歉,害稼暑雨多。适逢三叉路,未敢率尔过。停车子细问,周行亦不讹。在原碾白草,踰岭陟翠螺。牧.....
夏初临·平山堂看龙舟
清·阮恩滦
高阁凌霄,长坂掣练,正逢竞渡芳游。遥指旌旗,回旋三两龙舟。满湖烟景齐收。沸笙歌、乱逐中流。锦波荡桨,春雷叠鼓,作势昂头。当年阑槛,种柳依依,醉翁陈迹,鸿雪空留。青山无恙,.....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宋·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池上居(其三)
清·爱新觉罗·弘历
轩楹俯碧流,槛影座中浮。堪纳水云意,底论大小舟。风前饶乳燕,雨后尚鸣鸠。暇日无馀事,新题每见投。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宋·苏辙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
绝句
明·谢承举
步出吴门入古林,松涛竹籁互酬唫。稚圭不用仍移檄,猿鹤应知近日心。
夏日田居即事四首(其三)
明·蒋山卿
水榭风亭取次开,新凉应有客同杯。树阴深处黄鹂语,溪水平时白鸟来。葵扇偶从邻妪买,荷衣旋学野人裁。花间蝴蝶双飞去,正是山翁午梦回。
鹦鹉曲·溪山小景
元·冯子振
长绳短系虚名住。倾浊酒劝邻父。草亭前矮树当门,画出轻烟疏雨。看燕南陌上红尘,马耳北风吹去。一年年月夜花朝,自占取溪山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