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
憩
道
傍
人
家
一
崦
人
家
竹
树
凉
,
午
阴
深
处
著
胡
床
。
石
泉
政
似
煮
茗
沸
,
稻
花
已
作
炊
粳
香
。
梦
到
家
园
归
自
好
,
起
寻
官
路
去
何
长
。
尘
埃
满
面
迎
西
日
,
底
处
青
山
是
故
乡
。
田园写景
夏天
情感
思乡
怀古
描述
译文
在一个村落,一户人家住处有竹林树荫遮挡暑热,人们在一片清凉的竹林中设置了一个矮床。
这里的石泉之水就像正在煮茶一样沸腾,稻花则已经散发出粳米般饭食的香气。
梦见回到了家园真是令人愉快,但是一想到要走寻官路回到现实中就感觉路程好漫长。
脸上的尘埃沾满面庞,夕阳西下,我身在何处,心中的青山就是我的故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午后在道旁人家小憩的场景,充满了田园诗意与哲思。首句“一崦人家竹树凉”便营造出一片清凉静谧的氛围,竹树环绕,给人以清凉之感。接着,“午阴深处著胡床”,描述了诗人选择在树荫深处的胡床上休息,享受午后的宁静。“石泉政似煮茗沸,稻花已作炊粳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嗅觉描写,将潺潺的泉水比作沸腾的茶水,稻花的香气则仿佛是刚煮好的米饭散发出的诱人香味,细腻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梦到家园归自好,起寻官路去何长”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即使在梦中回到熟悉的家园也感到无比的快乐,但醒来后却发现自己离家遥远,官路漫长,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远离家乡的孤独与无奈。最后,“尘埃满面迎西日,底处青山是故乡”一句,通过夕阳下满面尘埃的形象,以及对青山的询问,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追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张孝祥
639首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1][2],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乾道六年(1170年)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猜您喜欢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