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水写景
怀古抒情
地点
情感抒发

译文

1、峭壁上雕刻出万尊佛身,寺庙的建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2、行路的小童不认识寻幽探胜的游客,误将对方当作了恭敬的禅师来询问礼法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万佛堂壁的壮观景象与历史的悠久,以及访客与孩童之间的趣事,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生动的生活场景。首句“峭壁镵成万佛身”,以峭壁为背景,通过“镵”这一动词,形象地展现了在峭壁上雕刻出千千万万佛像的壮举,突出了佛像之多,技艺之高超,同时也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和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次句“招提开创几千春”,“招提”是古代对寺庙的称呼,“几千春”则夸张地形容时间之长,意味着这座寺庙自创建以来已有数千年历史,见证了无数岁月的更迭,体现了佛教文化在社会中的持久生命力。第三句“行童不识寻幽客”,“行童”指的是寺庙里的小和尚或小僧人,“寻幽客”则是指前来探索、寻求心灵宁静的访客。这一句通过对比,表现了访客与行童之间因知识、经验的差异而产生的误会,增加了诗歌的情趣。最后一句“误作恭禅问法人”,“恭禅”在这里可能是指访客在寻找禅师时的恭敬态度,而“法人”则是对行童的戏称。这句话描绘了访客误将行童当作禅师询问,引出了一段幽默的插曲,展现了寺庙生活中的轻松氛围。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不仅展现了万佛堂壁的宏伟与历史的悠久,还通过访客与行童之间的互动,揭示了佛教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和生活情趣,是一首富有深意和趣味的佳作。

猜您喜欢

峡州东山
宋·陆游
十年不踏东山路,今日重为放浪行。老矣判无黄鹄举,归哉惟有白鸥盟。新秧刺水农家乐,修竹环溪客眼明。已驾巾车仍小驻,绿萝亭下听莺声。
江倅出家乐
宋·史浩
沈沈春酌话绸缪,花月行船看拍浮。手束柔荑调雁柱,袖翻纹锦出香毬。未攀青子犹如豆,欲脍赪鳞始上钩。蓬岛古来无觅处,我曹今此得真游。
孟夫子生生亭赋
唐·卢仝
玉川子沿孟冬之寒流兮,辍棹上登生生亭。夫子何之兮,面逐云没兮南行。百川注海而心不写兮,落日千里凝寒精。予日衰期人生之世斯已矣,爰为今日犹犹岐路之心生。悲夫!南国风涛,鱼龙.....
吾与吟(其十一)
明·顾允成
桐江滩上雪霏霏,独拥羊裘一钓垂。古人冷淡今人笑,南山又见北山移。
杭城风雨中简子昂
宋末元初·戴表元
五月钱塘风雨秋,怀人频倚面山楼。云收树色遥成海,水学江声暗入沟。一斗尽输无事饮,千金不买辟寒裘。自怜寂寞无玄学,车马门前过似流。
蓦山溪(其五)
宋·朱敦儒
元来尘世。放著希奇事。行到路穷时,果别有、真山真水。登临任意,随步白云生,三秀草,九花藤,满袖琼瑶蕊。何须曲老,浩荡心常醉。唱个快活歌,更说甚、黄粱梦里。苍颜华发,只是旧.....
江上答崔宣城
唐·李白
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寻仙下西岳,陶令忽相逢。问我将何事,湍波历几重。貂裘非季子,鹤氅似王恭。谬忝燕台召,而陪郭隗踪。水流知入海,云去或从龙。树绕芦洲月,山鸣鹊镇钟。还.....
金陵夜泊
唐·罗隐
冷烟轻澹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地销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