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
州
亭
·
旅
泊
客
舫
何
堪
雨
泊
。
布
被
难
禁
风
削
。
愁
惹
病
支
离
,
魂
梦
总
无
安
著
。
岸
上
人
家
击
柝
。
城
畔
戍
楼
吹
角
。
彻
夜
不
曾
停
,
省
得
孤
怀
寥
落
。
写景抒情
怀古
情感
地点
边塞
离别
译文
客船经受不住雨中的停泊,薄薄的布被难以抵挡风雪的侵袭。
忧愁使得身体变得虚弱无力,灵魂和梦境都找不到安放的地方。岸边的人家敲响梆子传递信息。
城边的戍楼上吹起了号角声。整夜都不会停歇,这让我的心情变得不孤独和空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旅人舟中遇雨,寒风侵袭的凄凉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愁苦与不安。诗中的“客舫何堪雨泊”,开篇即点明了旅人的困境,雨中停泊的小船,让人倍感无助和孤独。“布被难禁风削”一句,形象地表现了寒风穿透薄被,侵入骨髓的寒冷之感,进一步渲染了凄冷的氛围。接着,“愁惹病支离,魂梦总无安著”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身体的不适,愁绪如同病痛一般折磨着他的身心,连梦境也无法得到片刻安宁,将旅人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后半部分,“岸上人家击柝,城畔戍楼吹角”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远处传来击柝声和戍楼的号角声,这些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增加了环境的肃穆与紧张感,也暗示了战争或动荡的背景,使得旅人的处境更加艰难。最后,“彻夜不曾停,省得孤怀寥落”总结了整夜的不眠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孤独与不安的深切感受,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哀伤的情绪。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旅人在异乡遭遇恶劣天气时的痛苦与挣扎,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刻情感体验,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和艺术感染力。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寄陈文举四首(其一)
明·贝琼
凤皇台下犹为客,雪满头颅一病翁。却忆山人读书处,月轮夜照水晶宫。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使东川·梁州梦
唐·元稹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