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
秋景
怀乡
情感
山水
抒情
思乡
秋日情感
月光情
玩乐写景

译文

听到稀疏的捣衣声,心中便有了深深的思绪。我笑着感慨这些年来的奔波,每次都是为了追逐征尘。
在千里之外的家,我在清冷的夜晚梦到家乡。天空中的月亮最让人动情。我仿佛看到了金粟的前身。
我的心如秋天的水一般明亮。我绕过东边的篱笆,嬉戏着捕捉流萤。
我漫不经心地用玉箫吹起古老的曲调,惊起了栖息的鸟儿,它们振翅双飞。

赏析

这首《南楼令·秋夜与阶青弟作》由清代诗人俞庆曾所作,描绘了秋夜中的一番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笔触。首先,“有意听疏砧”,开篇即以“疏砧”点出秋夜的宁静与寂寥,砧声稀疏,仿佛是时间在缓缓流淌,引人入胜。紧接着,“悠悠客思深”,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绪悠远,客居他乡的孤独与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笑年来、每逐征尘”,诗人以一种略带自嘲的口吻,回顾过往岁月,每一次的漂泊都伴随着尘土飞扬,生活中的艰辛与不易不言而喻。然而,即便如此,心中仍怀有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向往。“千里家山清夜梦,天际月,最关情。”这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通过梦境中的家乡山水与天边的明月,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怀念。月光下的家山,成了连接现实与梦境的桥梁,寄托了诗人无尽的情思。“金粟认前身,心如秋水明。”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金粟,暗示着内心的纯净与坚定。同时,以“心如秋水明”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清澈与明亮,即使身处纷扰之中,也能保持自我,坚守初心。“绕东篱、戏扑流萤”,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漫步于东篱之下,追逐着飞舞的萤火虫,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的趣味性,也象征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追求。“漫擪玉箫吹古怨,惊宿鸟,振双翎。”最后两句,诗人以吹奏古怨的玉箫,触动了栖息的鸟儿,使其振翅高飞。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蕴含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憧憬。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以及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与坚韧。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