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
读书
抒情
写景
季节
夏天
情感
思乡

赏析

这首诗《东斋听讲诗》由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萧统所作,展现了其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中以“昔闻孔道贵,今睹释花珍”开篇,将儒家与佛教进行对比,表达了对佛教智慧的敬仰。接着,“至理乃悟寂,承禀实能仁”两句,点明了佛教追求内心平静与慈悲为怀的核心理念。“示教虽三彻,妙法信平均”描绘了佛法的深奥与普遍适用性,无论智愚皆可领悟。“信言主鄙俗,延情方慕真”则强调了信仰的重要性,通过虔诚的心灵追求真理。最后,“庶兹祛八倒,冀此遣六尘”表达了通过修行去除烦恼、净化心灵的愿望。“良思大车道,方愿宝船津”运用比喻,将佛法比作引导人生的大道和宝船,象征着指引人们走向解脱之路。而“长延永生肇,庶廗谅徐陈”则表达了对生命长久、心灵纯净的向往。“是节朱明季,灼烁治渠新”描述了时节更替,万物更新的景象,暗示佛法如同春日之光,照亮人心。接下来的“霏云出翠岭,凉风起青蘋”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前文形成和谐统一的画面,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和谐共存。“既餐甘露旨,方欲书诸绅”则以“甘露”比喻佛法的滋养,表达了对佛法的渴望与实践,希望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成为指导人生的准则。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深刻感悟和生动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佛法的崇敬之情。

萧统

33首
小字维摩。武帝长子。梁武帝天监初,立为太子。夙慧,五岁遍读《五经》。既长,明于庶事。信佛能文,遍览众经,东宫藏书三万卷。引纳才士,商榷古今,恒以文章著述,一时文风大盛。编有《文选》,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标准,选录各体诗文,为现存最早诗文总集。另有《昭明太子集》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