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日
南
园
诸
子
过
访
野
塘
荒
圃
近
西
偏
,
石
角
松
根
辄
缆
船
。
临
老
投
閒
能
几
日
,
暂
时
安
稳
当
经
年
。
客
曾
有
约
须
乘
兴
,
我
本
无
心
莫
问
禅
。
一
度
吟
诗
一
归
去
,
清
风
留
在
水
云
边
。
写景
秋景
山水
抒情
季节交替
情感交流
友谊
短暂
长久
安宁自在
虚心随性
译文
野外的池塘和荒芜的菜圃都靠近西边,我常常在石头的角落和松树的树根下面系上小船。
人到老年能得闲的机会不多了,暂时安闲度日就当作一年。
客人们曾经有约定需要乘着兴致来,我本来就无意于此,也不必再问禅机佛理。
每写一首诗后就离去一次,清风却留在了水云之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成鹫在秋日南园中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充满了淡泊宁静的意境。首句“野塘荒圃近西偏,石角松根辄缆船”以自然景色开篇,野塘荒圃,石角松根,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氛围,仿佛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接着,“临老投閒能几日,暂时安稳当经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岁月静好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客曾有约须乘兴,我本无心莫问禅”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来访友人的轻松和谐关系,以及他不为世俗所累、淡泊名利的心境。最后,“一度吟诗一归去,清风留在水云边”两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诗人与友人相聚后,各自归去的画面,清风似乎带走了他们的欢声笑语,留下的只有那份纯净的情感和美好的回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与友人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状态,以及在繁华世界中寻求心灵宁静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情趣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猜您喜欢
程公辟留客开元饮(其二)
宋·方惟深
仙老论文小往还,多才令尹独能攀。携觞步入千花界,借榻清临一水间。笑语不惊沙鸟去,襟怀犹过野僧闲。城中此地无人爱,坐对西南见好山。
仙隐观
宋·谢枋得
秋日閒十日,面怀秋山空。烟霞固常态,败叶铺山红。平生五大夫,投老一秃翁。相看各萧索,事付不语中。二轮固代谢,四季弭初终。义霜素悽惨,温律复冲融。相期保岁寒,木末回春风。
霅川次韵鹤田
宋·张蕴
苕霅双流合,帆樯万里通。连山黄独雪,一雁白蘋风。酒户春醅浅,鱼村晚市同。旧游蕉鹿外,未老已成翁。
拟筑宛在堂奉招石门隐君
明·傅汝舟
城外西湖烟雾光,孤山宛在水中央。门开独树悬青磴,径绕千花上碧堂。兰艇桂桡操自稳,药房荷榻卧偏长。秋波不隔寻真路,乘兴须君到隐乡。
弘治十二年秋八月到靖康外叔祖陈廷圭赠诗一律席上走笔次韵三首(其一)
明·王缜
摆脱尘嚣独洒然,风流儒雅总称贤。冰壶今古深涵海,月胁云霞巧夺天。秋漾水肥鱼带子,春催山暖蕨开拳。江山真趣无穷乐,岂与闲鞭较后先。
双瑞莲.李哲生思纯,辛圣传楷,赋才清发,天下之好也,合照小相,休庵云:国士无双而有双矣。用赞是辞
清末近现代初·赵熙
风神如此秀。合双玉名龛,双柑携酒。供作双仙,一代才人低首。比似云龙韩孟,认不出卢前王后。丝缕缕,甚时花下,佳人双绣。我欲照影恒河,奈壮不如人,衰颜今皱。黄金铸像,拾得寒山.....
题顾秀才所藏舟中看月图
元·成廷圭
放船晚作南湖游,一葫芦酒当船头。白云翩衣紫霞帔,松风吹发寒飕飕。少焉月出影零乱,散作百顷玻璃秋。有月复有酒,不饮令人愁。谪仙在何许,空葬青山头。我家草堂月更好,何如返棹归.....
游盘龙涉傅岩有感简朝宗
宋·欧阳澈
招提清旷朅来游,泼墨岚光眼界幽。黄绢碑亡思子礼,碧云诗好忆汤休。风檐目送书空雁,烟坞愁闻唤雨鸠。销铄睡魔浇茗碗,矮窗拾得一檐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