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山
杂
咏
三
十
韵
(
其
二
十
八
)
自
从
屋
里
种
优
昙
,
不
愿
函
关
见
李
聃
。
近
与
宗
雷
开
净
社
,
岂
知
五
谢
善
清
谈
。
蛰
虫
未
雨
争
辞
穴
,
宾
雁
先
寒
尽
向
南
。
物
理
如
然
吾
亦
尔
,
故
人
相
劝
早
抽
簪
。
写景
抒情
物理哲理
怀旧
励志
友情
生活态度
译文
自从家中种上了优昙花(一种珍贵植物),就不再渴望前往函谷关去拜见道家思想家李聃(即老子)了。
最近我与宗雷一起设立了清净的佛法社团,哪里知道五谢(可能是指五位谢姓的善谈者)的清谈如此令人愉悦。
冬天的蛰虫还未等到下雨就争相离开洞穴,而大雁因为即将到来的寒冷提前向南飞去。
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的规律,我也如此。因此我的朋友劝我早点放下尘世的烦恼,回归隐居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首句“自从屋里种优昙,不愿函关见李聃”表达了诗人不愿涉足尘世,追求精神上的超脱,如同在屋内种植优昙,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高洁,不愿去函谷关拜见道家始祖李聃,暗示了对传统宗教束缚的超越。接着,“近与宗雷开净社,岂知五谢善清谈”表明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创建了一个清净的社团,探讨高深的哲理,这里的“五谢”可能是指五位善于清谈的智者,象征着思想的交流与启迪。“蛰虫未雨争辞穴,宾雁先寒尽向南”运用了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生的抉择,蛰虫在未下雨前就离开洞穴,宾雁在寒冷来临前迁徙南方,这些行为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表现,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自由与顺应自然法则的追求。最后,“物理如然吾亦尔,故人相劝早抽簪”意味着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有其规律,我亦是如此,老朋友劝我应尽早摆脱世俗的束缚,回归自然,过一种更加自由自在的生活。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