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写景
夏天
山水
抒情
赞美
地点
桐庐
夏日风情
纳凉

译文

陶渊明的家没有酷热,自然有林中山峰的阴凉。
席子上洒落了山的影子,梧桐树梢倒映着水的容貌。
放宽心怀凉风自然到来,缓慢行走于清幽的树荫之中。
为什么还要亲自堆砌书案,仍旧显示出高于世俗的行为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凉的夏日纳凉图景。开篇“陶家无炎暑,自有林中峰”两句,设定了一个避暑的理想之地,陶家因其自然环境而不受炎热之扰。这既是对自然山水之美的赞美,也隐含着主人对世俗喧嚣的一种逃离和超脱。“席上落山影,桐梢回水容”生动地描绘了室内外的景致。山影投射在席上,给人以凉爽之感;而“桐梢回水容”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个细腻描写,通过树梢与水面相呼应的画面,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动静结合的意境。诗人接着写道:“放怀凉风至,缓步清阴重。”这里“放怀”二字表达了一种心无挂碍的自在状态,而“凉风至”、“缓步清阴重”则是对纳凉时光的一种享受和感受。诗人通过缓慢的步伐,深切地体验着清凉的阳影带来的舒适。最后两句“何事亲堆案,犹多高世踪”,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人留下的智慧和精神财富的珍视和追寻。在这宁静而又凉爽的环境中,诗人更加专注于书籍和知识的探求,对那些历代贤达之“踪”有着深深的敬仰。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古人智慧的追慕,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意境。

皎然

514首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